学校师德建设的实践智慧

学校师德建设的实践智慧

教师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学校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旨,大力弘扬“全国教书育人两代楷模”于漪老师、谢小双校长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全体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正直做人,以德立教,严谨治学。“为人有格、为师有德、为学有道”已成为二十五中学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学校坚持不懈的师德师风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全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以德立教,铸就品质

修身养性德为上,教书育人德为重,学校管理德为先。学校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既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以正面教育、典型示范和制度规范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首,学校重德育;坚持以德治校,领导重德政;坚持以德育人,教师重德行;坚持以德为先,学生重基础。学校坚持系统思考,胸怀全局,从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聚精会神抓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

1.树党员形象,促学校发展

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党员形象,促学校发展”为主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①学校党员、干部与成长困难学生结对——比爱心活动;②党员教师是班主任工作的排头兵、教学工作的领路者、群众工作的贴心人——比贡献活动;③建创智天地,搭学习平台——比学习活动。

2.强化自我教育,倡导文化管理

学校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以诚相待,互相补位;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要求中层干部做到:“五讲四有”。“五讲”即岗位职责讲落实、议事汇报讲效率、遵守纪律讲自觉、言行举止讲形象、顾全大局讲团结;“四有”即脑中有政治、眼中有大局、心中有群众、手中有业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主题研修、春晖论坛等阵地,以专家报告、专题学习、参观考察、读书活动等形式开展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学习,使全校上下真正立足学校办学理念,自觉认同和积极践行学校发展的价值观,从而获得良性互动、主动发展的局面。

(二)为人有格,坐看云涌

为师先为人,为人当有格。我们认识到,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到人品高洁,格调高雅。有了高格才不至于目光短浅,才能在世俗和物欲面前坚持人生理想、追求生命境界。作为以化育学子为己任的教师,则更需具有高尚品格,需要有悲悯的情怀、宽广的胸襟和高远的理想。

为此,我们邀请教育领导、专家学者、名人名师来校为教职工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并组织教师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理念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要求。我们要更爱岗敬业、默默以守,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一生,用教师的人性光辉去照亮学生、家长和社会。

(三)为师有德,立于高台

为师者,放在第一位的是“传道”。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都将化为浇灌学生心灵之花的泉水。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要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锻造成引领学生勤勉前行的精神之烛,用温馨而动人的光芒指引和鼓励学子,引导他们坚定地不断向上攀登。

(1)坚持以德治校,领导重德政。“高标准、严要求、比实干、讲奉献”是本校领导干部的工作信条。

(2)坚持以德育人,教师重德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

(3)坚持以德为先,学生重基础。把杨浦的“四敢精神”教育和学校的“四自四成——自理成人、自律成长、自强成才、自信成功”教育作为新教师和新生入校教育的第一课,培养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做一名堂堂正正、踏踏实实的二十五中人。

(4)坚持榜样引领,让两代楷模成为我们的共同形象。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谢小双校长来校与老同志们、年轻教师们分享“大爱教育”的心路历程。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学习他把握规律、因材施教的科学精神,学习他有教无类、以心育心的仁爱精神,精心呵护好每一个少年儿童快乐健康地成长,奔向美好前程。

(四)为学有道,掌握未来

学校的持续发展,关键在教师。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是一所高质量、高品质学校的标志,是造就品学兼优学生的保证。我们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选送到华师大、上师大参加骨干教师研修班,开展课题研究,借高校优质资源,补师资营养之需。与此同时,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在“养人文气韵·育阳光少年”系列讲座中,区域内外名校长和名教师相继来到学校与教师人文座谈、与学生漫话人生、与领导纵论古今道德文章,每一次都是精心准备、如期而至、心向往之、意犹未尽。“春晖论坛”是教师们自己的舞台,在“阳光教师”“创智课堂”“课程领导力”“小初衔接”“阳光大课间”系列化的研讨中,教师们争相发言,思想交锋,观点碰撞,现场气氛紧张又热烈,话题从台上传到台下,从会场延伸至办公室。为了保持热情,乘势而上,我们对全体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用先进的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能正确地进行选择;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有内涵、有品位。

(五)高高以望,孜孜以求

在践行师德规范、实施师德建设校本化的过程中,我们遵守“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时代,使师德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中看又中用。

为人当有格,为师德在先,为学须得法,“三为”不可分。我们以端庄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当教师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达到高度契合之际就是我们的教育事业中兴之时。

脚踏实地,我们创造人生的价值;仰望星空,我们守望未来的坐标。两代楷模已引领在前,我们愿紧随其后;“为人有格、为师有德、为学有道”是我们师德建设的实践智慧和行动准则;二十五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已扎根心间,杨浦的自强不息豪情将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