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一)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早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是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不同的政治目的,用其政治思想、理论和观点,对人民群众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培养和塑造思想道德素质的工程,这些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而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从而对人们的行动和社会行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同社会形成的不同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了当前的目标和长远的发展规划而奋斗。
(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1.概念
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基本理解都是一致的,他们都承认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都是统治阶级有目的地进行的政治性教育,只是表述方式稍有不同,语气强烈时则将之称为灌输,语气平缓时则将之称为引导。也有学者持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和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的“交叉论”观点,由此延伸一点的也只是强调要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还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教育。
2.根本任务
在传统语汇中,“立德”和“树人”是分称的,各有其意。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正式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很长一段时间,学界基本达成这样一种共识:立德树人是一个德育命题,强调育人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这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值得商榷。立德树人强调德育,但是强调德育并不等于立德树人,前者充其量只对应“立德”的概念,而无法囊括“树人”之意涵。所谓“立德树人”,“立德”是树立德业;“树人”指培养人才。前者强调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后者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立德树人”思想中的“强调德育”是与全面树人理念相联系的,是在德育为先前提下的全面树人,以及全面树人基础上的德育为先。从“立德”“树人”的原意(尤其后者)中不难看出“立德树人”的意蕴之广——不仅关乎德育,还包括体、智、劳、美等诸育,力求培养德才兼备、和谐发展之人,这也正是课程思想政治的根本旨归所在。统而观之,人才培养是一个育人育才协同并进、不可偏废的过程。其中,育人是育才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有德无才至多培养“半成品”“残次品”,有才无德却可能造就“危险品”;育才是育人的继续深化和必然要求,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但若只求成人不求成才,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实现育人育才的“共赢”,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学所培养的是真正的“人才”——既非钱理群教授所评判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非梁思成先生口中的“半面人”或“半个人”,即“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或“不懂技术而侈谈人文的边缘人”。一方面,这就要求课程思想政治应当实现对于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等非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政治价值引领;另一方面,也要使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等非思想政治课程积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术资源和学科支撑,尽可能地让所有课程都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统一,使学生都能结合自身条件实现德才兼备、和谐发展的终极愿景。
以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课程思想政治育人共同体,统一思想认识,形成育人意识,达成价值认同。以协同的体制机制构建课程思想政治育人共同体,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以系统的制度体系固化课程思想政治育人共同体,通过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个人,形成严格的责任链条;激励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承担育人职责;完善各项保障制度,以推动课程思想政治工作深远持久地进行,强化课程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效应和意识,保障课程思想政治工作行稳致远。
课程思想政治以思想政治课程的天然价值引领为起点,与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相互协同,聚焦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形成系统性合力。在立德树人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具有多元功能,这是因为课程思想政治与时代新人的天然特质具有内在契合性,在时代新人培养和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中,通过动态耦合可以促进二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有鉴于此,把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切实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才能培养出个人思想与国家理想同心同向,个人本领与社会发展高度一致,个人担当与历史进步同频共振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教育的目的而非手段。课程思想政治日益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新共识,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不仅应当重视知识传输,更应当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我国实际,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达成与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的实现可以被视为同义表述,因此,高校需要注重系统性、目的性、方法适用性,科学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课程思想政治体系建设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德树人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生力量,所以,课程思想政治体系建设与立德树人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在逻辑上存在必然的契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