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更强的针对性

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更强的针对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要求高校思政教师改变传统思维方式

当前,大学生群体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中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锐意进取、蓬勃向上、勇于创新、乐于表现、富有正义感和人生追求。他们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却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争强好胜的自我表现欲却常常显得急功近利,渴望获得成功却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希望他人善待自己却缺乏协作和奉献精神,追求高品质生活却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待人处事时往往表现得过于幼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任凭感情用事。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高校思政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工作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使其工作可近——以情感人,可信——以理服人,可亲——以诚待人,可行——贴近实际、实践育人。

(二)新时期要求高校思政教师的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不良习气有所增加:重学习轻修养,致使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重理论轻实践,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束缚和阻碍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有重个人成才轻社会需要,重自身价值轻社会价值等。在处理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关系上,由于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经受过战火硝烟的洗礼,没有经过建国创业艰难的历练,没有经历一穷二白的磨砺,他们有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简单阅历,是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对开放时代外面精彩世界的片面了解,是父母亲朋的娇惯和宠爱,根本不懂得艰辛创业、艰苦奋斗的含义。他们富有理想,向往未来,但不了解国情,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缺乏深刻认识,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缺乏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因此,如何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融入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每一个思政教师都必须解决好的重要的现实问题。思政教师必须要充分契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思想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主动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