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媒体环境中的媒体载体概述

一、高校全媒体环境中的媒体载体概述

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思政领域也出现了更多新鲜、多元的话语,高校作为信息化的前沿阵地,新媒体话语在其中的传播更为明显和迅猛。本章分为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媒体载体建设、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话语传播体系构建、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媒体运用三个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全媒体环境下媒体载体的概述及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宏观和微观作用,高校思政话语传播体系构建的内容及途径,微博、QQ和微信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等。

(一)传统媒体

高校的媒体载体作为向校园中师生传递信息的媒体形式,与一般的社会媒体载体具有相同的特征,从媒体形式上看,也主动或被动地与一切社会媒体形式保持一致,与社会媒体高度融合。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的媒体载体也不断与时俱进,因其承担着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师生思政教育工作等职能,从而具有较为鲜明的校园特色。高校媒体除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公告栏等传统媒体依旧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新媒体建设。当前,校园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日益成为高校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内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形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与此同时,也与社会媒体一起形成了全方位的全媒体的传播环境。

高校校园内的传统媒体形式较为单一,现在还在使用的主要有公告栏、报纸、校园杂志、广播台、电视台等媒体形式。校内报纸是典型的传统纸质媒体,在高校中普遍流行,是传统校园媒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非营利性质的媒体;但随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变化,传统报纸的阅读人群正在变小。综合来看,校园杂志也应归属为传统校园媒体的重要部分,是使用人数仅次于校园报纸的传统媒体。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丰富,书刊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研究显示,杂志的读者中女生居多,且多数女生对化妆、娱乐生活等杂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前较多杂志社瞄准了高校女生的阅读需求,纷纷推出相关杂志产品,这也从某种角度解释了如《读者》一类的文学性杂志的阅读人数有所下降的原因。一个好的现象是,大学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杂志的使用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杂志。当前高校中,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校园广播受到较大冲击,其播音范围及场所受很大限制。校园广播的使用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学楼,用于平时的英语听力训练以及考试英语听力的播放。故总体来看,传统的校园广播已日趋没落,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信息传播工具沦落到几乎被淘汰的境地。

(二)网络新媒体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高校校园内发展迅速。

首先,传统媒体开始向新媒体演变,即广播、报纸的网络化。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结合文字、声音、视频、画面等使信息传播方式更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互动性。在网络环境中,评论功能使即时反馈的流程更加顺畅,传播过程实现了由单向到双向的信息流动。目前,几乎所有的社会化报纸都实现了报纸上网的目标,网站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媒体能娴熟地运用社交网络、微博,手机阅读等更成为各大纸质媒体争抢的阵地。

其次,新媒体各个阶段的发展成果都在高校校园媒体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一般我们以为Web1.0时代以免费浏览的网页为代表性标志,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编辑用户”单向传递;高校的校园网主要用于各级信息传播,对学生查询信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人群数量大。互联网有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功能多、休闲娱乐等优势,成了使用人数最多的媒体之一。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很多资源,互联网是他们关注世界最主要的窗口。

最后,我国的高校教育全面进入融合和创新的Web2.0阶段,教育伴随着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发生着变化,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模式很难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5G、AR、VR的发展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未来教育是优质资源共享的智能网络新媒体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几乎“全员配备”,甚至有的学生有多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