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传播环境的综合特征
(一)融合性
全媒体传播注重多种传播手段并列应用。全媒体时代的大势所趋就是媒体融合,发展多种媒体有机集合的融合新闻,各种媒体机构的简单叠加将发展成真正有利于媒体运作的机构组织,媒体机构寻找新定位,构建适应多媒体需求的产品平台;媒体融合也离不开网民的互动和参与。全媒体传播具有集成性的特征,它将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传播的形式和手段、营销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而形成媒体载体的新形式,能够实现同步性、多元渠道的信息传递,丰富受众的感官体验,增强互动性。
(二)系统性
全媒体传播的一个具体特点是全面,但面对不同的个体则有非常细致化的服务。如展示一个楼盘的时候,会分别用不同的媒介展示不同的方位来更多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则可在线观看样板间的三维展示及参与互动性的在线虚拟装修小游戏等。全媒体不是大而全,而是应根据需求和其经济性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全媒体已经超过了跨媒体,就在于它用更经济的眼光来看待不同媒体形式的综合运用,以求投入资金和时间最少、传播效果和途径最优、获得收益最大。
(三)开放性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海量的信息、传播的迅速、传播过程双向互动、跨地域跨文化传播、无中心传播、传播语言变异等特点都充分说明了全媒体传播环境的开放性,其要实现的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一方面,需要更好的表现形式和更加人性化的操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针对受众个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全媒体内容更加数字化、相应的渠道更加网络化,更加适应当下的生活潮流。
(四)自发性
全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的角色定位将进一步模糊,传播者的身份伴随着媒体的发展而变化,信息的发布者可以成为信息的反馈者,而信息的反馈者可以成为新的信息发布者,传播媒体再也不是单纯的传播媒介,而是成了一种渠道。数码相机、DV的发展,多功能手机的普及都使得信息的记录更加简单方便,打破了媒体对新闻采集的控制,使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地对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事情进行记录。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则从技术上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使受众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再完全依赖媒体推送的新闻。论坛、微博、微信的兴起则培养了公众的主体意识,并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发布平台,使得公众也能够享有信息发布和分享的渠道,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使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打破了媒体对新闻信息的建构和垄断,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公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