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情况。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确立好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是当前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依据

1.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作为一定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设计,总要体现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社会主义大学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根本教育方针。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2.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无法脱离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人的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确立和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适应和满足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它决定和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和满足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适应和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为生产力的现实状况和客观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纵观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反映了社会在不同阶段发展的根本需要,为我们制定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了根本依据。我们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既要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又要超越现实,面向未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才能得到科学的制定和有效的实施。

3.要体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活动都对大学生直接产生作用,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的主体特点和需要是目标设定的起点和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只有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如果忽视大学生的特点,忽视大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就容易沦为空洞的说教。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要体现大学生的主体特点和需要。只有当目标建立在社会发展与大学生的发展的客观现实基础上,才能真正引导人们积极从事教育实践活动。

4.要体现整体性和层次性

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注意目标体系的整体协调,既要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也要有民族精神、基本道德规范、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健康体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目标体系的层次性,既要有立足于大学生实际的普适性目标,又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

1.按性质分——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根本目标对具体目标起着支配作用,具体目标是根本目标在不同层次上的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人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在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表现为多个层次。对于全体大学生,应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目标,遵循公民道德、法律法规等基本规范。

2.按目标实现的时间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长期目标指的是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努力才能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它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长远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因而又可以把它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长远的引导作用。

中期目标是指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期目标反映社会某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阶段开始到阶段结束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期目标具有阶段性和过渡性特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役目标。

近期目标反映社会发展与大学生的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所要达到的预想效果,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术目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发展有现实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远期目标对于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具有指导作用,中期目标是联系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近期目标是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实现的基础。

3.按照管理层级划分——总目标和分目标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互结合与渗透的深化,目标管理理论逐渐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目标管理的内涵具有三层含义:组织目标是共同商定的,而不是上级下指标、下级提保证;根据组织的总目标决定每个部门以及每个成员应达成的分目标;以这些总目标和分目标作为部门活动和成员活动的依据,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如何达成这些目标,将履行职责转化为达到目标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要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做好目标分层,搞好目标管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复杂体系,在确立目标时,需要理顺目标体系的内部关系,保证其层次结构的科学性并便于操作。一般来说,根本目标属于总目标,它们在目标体系内处于最高层级,在方向和内容上规定了各阶段、各领域的具体目标即分目标。而一个个分目标连接起来,又形成了目标链和目标系统,最终构成整个目标体系。所以,总目标与分目标之间是一种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过程中,只有建立正确的目标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目标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