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

一、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概念

媒介素养的内涵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文化情境中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对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观点还是比较默契的,即利用和分析媒介信息所依据的各种技术和能力,然而,与之相联系的教育实质便是怎样引导人们准确拿捏和媒介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媒介素养研究机构为媒介素养下了一个定义,即媒介素养是人们遴选、归纳、总结媒介信息的能力,它还包括生成、生产媒介信息的一系列能力。周东、田春玲的观点是媒介素养实际上是传统素养的拓展,它涵盖了人类对各种媒介所传达信息的分析能力,自然也包括利用某些信息技术来制造一些媒体信息的技能。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中心就是有效的推动大学生转变为可以自主良好利用媒体、生产媒体产品、对各种信息具有明确的分辨力的高素质公民。这和提升社会文化品质以及健全社会信息发展紧密联系。

媒介素养被分成了三个有机的部分:首先,指导人们正确、有效的利用媒体,对媒体进行接收并且获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其次,对所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心理层次的交流,最终初步确定该信息的价值。最后,把个人所获取的信息引用到实践中,以达到指导的目的。

这个过程就是人类从接受信息盗窃时利用信息的全过程,整个运作的过程之中,个人的道德品质就会被逐渐的塑造进而形成。媒介素养的定义具有动态发展性。美国学者阿特·西瓦布赖特对媒介素养进行了考察,他认为,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如印刷、图像、电影、电台、电视和互动媒介)的大量出现,必须扩展媒介素养的定义。

前期媒介素养起步的关键就是文本语言的使用和推广,伴随着新兴媒体的引进,媒体素养就理应从声音等形式向多媒体过渡,特别是在互联网和移动电话这类的新媒体被引进之后。在程度方面,实现了只能简单地读写到对媒体内容和形式的发展,这样一来,所有的符号就被赋予了更加形象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参透其中的深刻含义。

全球范围内,媒介素养教育历经了多次地更迭和教育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够总结出,其实媒介素养也是一直在变化的。近年来,移动电话与网络的迅猛进步,使得媒介素养教育也有了研究的新目标。在当今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的互融性明显增强,媒介素养的融合精神、自由精神和参与意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为了了解在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加之大学志愿者的协助,作者通过进行调查问卷的途径,于某高校学生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了调查,一共分发问卷300份,回收问卷数量为273份,计算问卷回收率为91%。该校在校生两万有余,学科涵盖面十分广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部分学科的层次能够达到市重点。这次调查了女生147人,占所调查总人数的53.8%,其余的为男生,占总人数的46.2%,这里边大一新生有40名(14.6%),大二为65名(23.8%),大三为121名(44.3%),大四为35名(12.8%),研究生为12名(4.3%)。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从媒介接触与使用层面、媒介素养层面和校园媒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调查数据及结论如下:

首先,搜集相关信息和取得精神上的放松是大学生对媒介功能的定义。相关调查体现出来,搜集相关信息和取得精神上的放松成为大学生对媒介功能的定义,持有这两种观点的人分别占到22.34%和36.25%。使用媒介功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的男生和女生分别占总数的43.7%和56.3%,求得精神上放松的男女各占63.1%、36.9%,在这两类项目中,大二、大三的学生占有比率为63.8%,大一、大四,包括研究生所占比例为36.2%。通过媒介达到辅助学习的学生占到15.38%,进行社交的学生占到9.89%。其次,网络是符合大学生心理喜好的一种形式。

调查表明:网络(包括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介形式。利用阅读报刊来获取信息的方式有被“抛弃”的趋势。88.9%的大学生阅读报刊的时间少于20分钟,而有58.5%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2小时。接着,媒介工具广泛使用的程度与媒介搜取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判断的功能负相关。学生这个群体中约98.17%的人有上述所说的工具中至少一种,拥有手机的学生比例最高。电脑,不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的拥有率也能够突破八成,而对于传统的收音机来说,其拥有率是最低的,尚未突破20%。然而,谈到考察信息是否真实、是否权威的层面,受采访的人对信息是否真实、是否权威均存在不同层次的怀疑。调查中超过六成的人坦然,他们自己并没对信息是否真实、是否权威存在较完备的界定能力。

此外,因为网络上的信息每天增长何止千万,学生走马观花扫上一眼就结束了,几乎没有人会去深入的思考,仅存在15.38%的人,表示当他们搜集到相关的信息时可以做到“主动思考,去伪存真”,34.5%的学生确实“全部接受,或者浅尝辄止”。还有,学生思想中对媒介素养这个概念的认识上还比较陌生。对于大多数本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媒介素养还是比较陌生的。依据相关调查,只有32.20%的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媒介素养”的内涵;50%的学生之前可能听过“媒介素养”这个概念,但是对于它的内容以及涵义尚不太清楚;另外,近三成的人根本就没听说过“媒介素养”。这就证明,媒介素养的教育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对于这种比较严峻的情况,对于媒介素养的教育势在必行。

最后,校园官方媒体受关注度低,网络媒介比传统媒介更受关注和好评。调查结果表明,校报学报、学校广播站以及学校的主页上,每一期都会查阅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7%、8%和4%。校内的媒体资金十分充裕、资源非常丰富,相对于其他的各种媒介来说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它们却成了“无学生问津”的媒介,它的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以及优势根本无法被充分利用,和校园的社交网站、BBS论坛等媒体工具相比较,所要达到的效果与预想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各高校的校园网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电子以及学术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对专业进行学习以及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很少有人去关注或者了解。网络这种媒介在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范畴中找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约有55.68%和50.55%的学生关注QQ群以及校园的社交网站,而且关注度非常高。部分调查的结果也充分表明,校园的网络媒介由于存在丰富并且生动的内容以及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和比较强的时效,吸引了大量的当代大学生,提升了人们对网络媒介的关注度和好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