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机制

(一)网上评价与网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指的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之间各部分有机地联系、互相作用以及内在调节的过程和方式,它包括评估考核机制、组织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对责任进行追究的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内各个组成的要素、各个部分之间交流方法、作用的方式、调节途径的综合性创新。

健全评估机制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制定科学而又合理评价的程序,把既定工作目标作为根据,并且进行到位的判断以及评价的活动。对评估机制中成绩进行确立,总结相关工作中的失败和成功之处,进而对偏差进行纠正,最重要的应该是帮助人们在工作中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梳理,进一步的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以及方向。

陶建宁认为,要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机制是非常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终端,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评估是思想政治工作承上启下、客观存在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考虑传统的评价方法再难适应全媒体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笔者提出建立网上评价与网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采取“网下网上”实时评价,实现动态跟踪考核。在做好每月一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后,可以将工作内容发布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媒体上,通过信息平台向大学生讲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学生思想动态。同时,设立网上评价调查表,由学生参与投票,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效果,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思想政治工作参与机会。此外,除了网上评价,还可以借助网下的不记名投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

“网下网上”动态评价,争创结果自动生成。在线公开大学生创先争优承诺、发布活动动态,接受师生的评价。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将“一讲、二评、三公示”讲述汇报的工作和完成创先争优所有工作成绩,按照创先争优“活力党组织”积分量化标准,向所在上级党组织提出申报加分。通过上级审核申报的积分事项,党建信息平台积分“活力党组织”系统将按照“活力指数”量化考核规定的分值,自动生成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积分,评价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就有了量化可比的基础。“网下网上”排名公示,活力自然体现。在全媒体信息平台创先争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坛专栏分别设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分排行榜”,及时掌握师生开展创先争优的情况,并进行实时在线排名,使活动积分排名具有可比性。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创先争优活动档案,重点完善创先争优活动方案、讲述评比结果,每月开展一次评比活动,党组织和党员谁更先进、谁更优秀一目了然。

此外,“网下网上”评价还需要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考核,网下评价可以用试卷的方式来考核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选择能力,并把网上评价作为道德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考核学生对网络道德规范的掌握使用程度,还可以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考核,包括是否在网上制造谣言、恶意中伤他人,是否参与破坏和侵犯他人网站等不良行为。

(二)过程评价为主要方式的评价机制

邹建良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中认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只有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才能全面地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有效的问题解决措施,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必须运用绩效管理这种科学方法,建立包含相对的完整评价标准、科学缜密评价的方法以及运转协调的评价机制在其中的量化的标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非常到位的解决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评价的是什么、到底由谁来评价、该怎么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如何等基本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人。

马爱云提出“把过去的以事后检查和把关为主的管理方式变为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方式”。他强调了对于过程控制的必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管理单位以及管理者自身的作用,还可以优化管理过程,最终优化管理效果。执行过程评价是实践和反思相统一和增强的历程,也就是说针对所输入的内容,想办法严格落实实践过程。通常,目标在确定后,其重点就是对于目标的严格落实,最终达到预想的目标。此外,针对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也要通过改革创新来不断修正和完善。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板块,其目的就是充分激发人内在的潜能,通过多种维度的评价以及建立机制等各种手段推动内因转化。执行过程的评价是进行自我评测、完善自我的重要阶段,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体成员共同参与,通过对目标的分解,进而明确各自的职务、各个岗位的相关责任,形成由领导负责、逐级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组成的网络体系,全体人员都要承担相关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做到全员参加、责任到人。这就需要制定详细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思想教育实效性。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以学校的教学工作目标为主要依据,并且实现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融合,以及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或者兴趣爱好等确定目标。此外,还要制定多层次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具体的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科学的目标体系。

第二,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评价时,应该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育人的整体之中,从根本上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体现出特色,充分发挥教师们在教书育人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教师是科学文化甚至思想道德最直接的传播者,教师的层次和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放弃教师这个角色,应该加大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从根本上发挥出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第三,制定完善的高校内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评估制度。主要包括:针对校内各院系思想政治工作的年度考评制度,伴随客观的实际以及高校教学工作的改革相关要求发生变化,不断地修订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目标;将思想政治工作并入高校的长期目标以及各学科或年级的教学管理综合目标考核的体系之中,共同评比,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各科、各年级的联系都密不可分;明确分工和责任,使这个工作成为自觉的行为,最终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原则就是依照事实,操作过程要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以及调查和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的评价才可能是真实的、客观的,能够有力的促进成绩的发扬以及问题的解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价的效果应该和单位中心的工作互相联系,要考虑单位凝聚力、群众精神面貌;考虑群众积极性、自觉程度、参与意识;考虑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办学效益;考虑学生产品的层次、社会的反响等情况。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现实效果,也应该考虑潜在、间接的功效,将定量和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评价,评价本身才可能切实地起到作用。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同行的教师、管理者、督导、行业的专家,或者是依据学生考试的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由此实现全方位评价,以及公正、科学、合理评价的目的。

第一,建设教师评学制度。教师单向面对学生的评价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具有独特的权威地位,评价中教师应该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情况,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各种动态。教师可以参考班风建设等方面的信息选择科学合理的评议方法,及时掌握学生实际情况,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二,建设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制度。教师所教的全部在校生均有权对教师进行不记名评价,从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公正而合理的评价,以此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衡量的依据。

第三,建设领导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制度。学校领导应该不定期学习全校所有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且领导要对自己听课的次数进行严格要求,还要认真填写《听课评价记录》以及《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另外,还要加强书面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明确问题产生原因,最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第四,建设教师自我评价的制度。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推动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自我评价能够对自身教学的优缺点进行掌握,从而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进而创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五,建设教师学生互相评价的制度。学校管理部门不仅是制度的建立者,还是制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那么接受监督对学校管理部门来说就变得异常重要了。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管理部门进行评价,通常是对学校管理部门关于教学计划、大纲、事故等问题进行评价,至于采用的途径,可以是评价表或者院长信箱等,如果相关部门人员确实收到了不太好的评价,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整改,且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公开,通过此种途径来增强学校事务的透明度,而且还要加强教学和管理等几个方面的联系与沟通进。

第六,建设同行互相评价教学的制度。为了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学校应该倡议每个教研室的所有教师去听其他教研室教师的课,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对该名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打一个综合的分数,作为教学水平中同行互相评价制度的一个参考和依据。

第七,建设教学领域专家评价教师教学的制度。聘请教学领域的专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合理性评价,而且还应该对学校相关的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合理性评价。学校也应不定时聘请校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入学校进行指导和评价,其意见和看法可作为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第八,建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评价的制度。学校应该建立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相关的素质、品质、态度以及能力进行评价的制度,而且学校还应该搜集和获得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对人才能力最新的要求。

第九,建设毕业生对学校进行评价的制度。学校应该是建立毕业生对学校声誉、教师的教学水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评价的制度。要采用问卷或者毕业评价表的形式来留住毕业生对母校的意见和建议,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