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

(一)准备与分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筹措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的筹备阶段,是路径的起点。在这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面向全社会的,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宣传系统主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意识形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内容(政治、法制、社会制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形势)、思想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或思维方式)、道德内容和其他内容(心理、健康、消费等新内容)。大体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但由于不同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眼界、格局不同,其所承担的任务也存在差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亦是以多层次形态存在的。根据各个阶层任务的不同,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为顶层、中层、基层等三个层次。

1.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管理的主要途径,顶层设计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起着方向引领的作用。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国家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思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直接性来源,并通过理论工作者的转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有外交及国际关系、国防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也为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重要讲话是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又一重要来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总之,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具体性的内容规定,更不是空洞的内容说教,而是从原则、方针、政策的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规定,是从国家层面的高度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建构框架。

2.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属于国家层面的内容,而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介于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属于社会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果说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原则性的框架,那么,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则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的原则性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具体践行的准则、评估的标准等,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提供了社会性的舞台。从组织机构上看,省市政府的宣传部门担负着思想宣传的重任。宣传部门承接来自国家意识形态主张,将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译成宣传主张,借助自上而下的政治运作以及媒体的力量广而告之。但是,相对于国家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统一性,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复杂。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自上而下传达、传播到社会层面的过程中,将会受到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力量的影响,促使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生变化甚至失真。这对于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言是一个挑战。

3.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基层既可以指向个体,也可以指向群体(单位或者团体)。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可以是个体具备的意识形式、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也可以是单位所承载的意识形式、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意识形态,政治思想,还是道德观念,都直接在具体的行为方式、生活观念等方面得到反映。相较于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备明确的规定性,更为具体地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抽象的理论观点(意识形态内容、政治内容)、生动的思想观念(思想内容、道德内容)、具体的心理观念(健康、消费等)。总之,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保持高度的相关性,能够直接得到践行,能够以客观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价。

(二)前提与要求:人的思想结构的考察

通过顶层、中层、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筹措,下一步就是进入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的考察有着前提性的规定。人的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终归是要进入到人的思想,成为人的观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如何成为人的思想观念的?这就有必要考察人的思想的内部结构。尽管人的思想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通过对人的思想的向内、向外考察,人的思想呈现出三个层次的样态。

1.思想

对于人的思想而言,思想是本体性存在。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思想是依附于人而存在,但也具备相对的独立性。思想自成体系,以知识的形态客观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态而存在,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思想以理论概念的形式存在。客观存在的思想,被人所吸纳、接受、认可,成为人的思想,思想被赋予了主观性。由此,思想主要分为主观、客观两个层次,主观的思想是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客观的思想以知识的形态而保存着。不论主观与客观,思想的内容都是存在的。目前,学界一直在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进而区分出政治思想、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并将之作为思想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内容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主体拥有着不同层次的思想。首先,道德观念是思想的底色,每一个主体都有不同程度的道德观念。其次,思想的差异性取决于主体的“格局”,以意识形态性为核心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而以政治性为核心的思想则更趋向社会大众。

2.思想与人

思想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离开特定的人谈思想就变成了“抽象的思想”,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客观的思想一旦进入人,就获得了“血肉”,转化成人的主观思想。在新的主观思想与原有的主观思想融合的过程之中,伴随着人的观察、思考,得到持续性的补充、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有两个主体: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前者的主体是统治阶级或一定政权主体的代表;而后者的主体是“自然人”,两者有各自相应的背景、眼界、格局,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构成复杂的思想组合。由此,思想与人是相互依存的,思想与人的结合共同促成了人的思想的形成,人的思想内在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主观地调节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现程度。

3.人的思想与社会环境

考察人的思想,除了向内观察以外,还有就是向外观察,即联系社会环境(时代、社会、阶级、行业、职业、团体、家庭等)对人的思想的影响,力求全面地认识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包括个体思想和群体思想,它们都生长、生活于社会环境之中,与社会环境发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可见,人的思想具备社会性。社会的变化会影响人的思想,人的思想的整体移易会促进社会意识的变革。具体到个体,通过家庭、学校、单位等中介接收来自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个体会寻求群体的“保护”,借助群体的力量回应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现过程中,人的思想除了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输入之外,还会主动接收来自社会环境的多方面的影响,以此提升自身思想的完满度。人的思想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保证了思想—人的思想—社会环境之间的横向联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人的思想提供了社会性条件。

(三)过程与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现

在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筹措、人的思想结构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的过程就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从外部理论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再进入人的思想,进而成为人的观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的基本路径。在这一路径上,不同层次的外部理论经过层层转化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呈现出内容的多层次特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外生的。人的思想也是多层次的,从思想到人的思想再到社会环境,人的思想与社会环境是密切互动的。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是人的思想,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由外而内的路向。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人的思想,这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也是有层次的,是由外到内的,而不是由内到外的。

1.外部理论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外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的起始点,包括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理念、社会层面的中层管理理论、基层层面的具体实施理论,更为具体的则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社会管理评估标准、基层实施细则等。除此之外,外部理论还包括了来自西方的思想理论以及随时代变化而新兴的理论。外部理论是比较庞杂的,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筛选、转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了顶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其共同包含了意识形态内容、政治内容、思想内容、道德内容和其他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根据国家意识形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求、社会意识需求,综合考虑,并以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框架整理、筛选外部理论,将之归入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当然,纯粹的外部理论的搬移,乃是内容的堆叠,久而久之,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的堵塞,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无意义的。面对庞杂无序的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转译。将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译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理论工作者的耐心、细心、恒心。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人的思想

层次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人的思想的共同特征。从时间先在性的角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人的思想是存在先后顺序的。从整体准备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人的思想是同时准备好的,而在具体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先在于人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承载着人的思想的内容,人的思想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接收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输入。实质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人的思想是一个不断接受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要求与宣传系统的主张经过转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是客观存在的思想;与此同时,与人、社会发生互动,进入人的思想。在这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经过思想一人的思想一社会互动,最终进入人的思想,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筹备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人的思想的过程之中,要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人的思想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人若从主观上拒绝,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输入是低效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程度、理解程度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人的思想的效度。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能力欠缺、理解难度较高,那么它辐射、影响人的思想的能力也是微乎其微的。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人的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入人的思想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人的观念则是一种内化的过程,暗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外到内的实现过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中心的主张,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的理想阶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人的观念是一个内嵌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人的观念,不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取代人的原有观念,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主张内在地嵌入到人的思想观念之中,成为人的思想观念的一部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人的观念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潜意识深藏于人的表层意识之下,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显露出来的,根据弗洛伊德等人的研究,人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潜意识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变成人的观念,就需要符合人的潜意识的需求,这就产生出了新的研究内容,即思想政治教育与潜意识的关系。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人的观念是一个不断认可的过程。认可是人接纳外部理论成为自身内在观念的必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成为人的观念也是需要认可的过程,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种仪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人的主观思想认可,内化为人的观念,进一步为外化于行做好了准备。从外部理论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到人的思想,再到人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路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层面与层次相互交叠、深化的过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断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