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全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全媒体的互融共享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信息的共享,意味着教学空间的再度开放,这样就利于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整理。同时,这种共享也是双向的,人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也会将自己知道的信息提供给他人,实现多层面的资源共享。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也给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诸多以往传统教育的狭窄性弊端。从网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针对共性问题,可以更快地提供帮助和引导,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理想信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全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注重自由、平等氛围的营造,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网络中,大家都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避免了传统的说教,主要以选择和引导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理解。同时,在网络中,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性因素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更易于普及,易于被学生接受,同时也会相对减少面对面带来的尴尬和冲突,更具人情味和亲和力。

(二)全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随着全媒体逐渐应用于网络,新的情况出现在传统高校的教育方式上面:第一,校内外的网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减少了师与生相互接触的时间,还失去了规律性,造成时间、地点和环境都可以限制面对面教育的方式。师生之间往来或者单独进行交谈等都是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怎样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时效性有机结合,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更不易教书育人者妥善把握。

再者,随着网络和信息化迅速的发展,想法、观念在学生里面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群体中的思想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往往只能针对部分群体,面对多样化的问题,往往不能以点盖面,大大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另外,全媒体环境下也对高校传统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第一,在教育理念上,无视学生根本需求。当今社会为大学生赋予了崇高的任务,有些学生却偏偏重视自身的价值,对肩上的任务熟视无睹,片面追求一时的利益。加之高校也不能正确的解读教育理念中关于价值观的相关要求,只是一味考虑社会需要什么,没有引导学生们去考虑社会责任,也没能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第二,教育方法形式没有创新,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老师通常是照本宣科,没有方式可言。当代大学生自我优越感非常强,且思想和心理都比较叛逆,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对这种方式产生抵触的心态,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了。

第三,教育实践过于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忽略实践应用的重要功能。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虽然经过了几次改革,也增加和关注了许多社会实践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导致行为与认识不一致的问题出现,无法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