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它对培育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点、立场、方法、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践行中国理想信念、价值、精神的入脑入心的教学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解决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思想困惑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灌输和传播思想理论知识的过程,重点是要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给予一个正向的引导和进行有效地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后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困惑给予解答的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解惑这一方法功能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其思想价值观念处于成形阶段其学习、生活、社会实践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惑。只有对高校学生产生的种种困惑给予积极面对和及时解答,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逻辑的辩证思维,要求及时、科学地解答学生产生的困惑,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困惑,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要正确面对问题和困惑,它的产生既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也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的改革发展。教学过程中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正面传授的课堂教学,更要重视在传授过程中时刻解答学生在领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这有助于学生在更深层面认识和把握理论知识,也有助于增强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引导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个人与社会在实践中实现统一。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首要是其思想的发展,只有思想观念是正确的,才能给予学生本人在其他方面以正确的引导。在新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思维的工具和认知客观世界的中介手段,以及体现思维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思想政治教学作为最基本指导理论,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师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它能够使教师更加深刻地掌握这项教学实践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能够帮助教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认识该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本质与规律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经过科学抽象和高度概括后的概念。人们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展开研究,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范畴体系,能对教学实践活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助于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教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引导更新作用,使思维与时俱进。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演的基础上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这实际上就是思维运动的结果,通过对已经存在的范畴进行深一步的探索,产生新的范畴并揭示其概念。通过对教学范畴不断深入研究,它能对教学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论层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指明方向,确保师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高校工作的重点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才,而优秀人才的培养深受高校办学方向的影响,即办学方向和方式是优秀人才培养问题的实质。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高校需要严格遵循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对高校办学方向的确保、学生质量的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工作,对于这一重大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也应随之调整,不仅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还要给予人们正确的思想引导,做好主流价值观的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有效解决问题,消除矛盾的行动指南。
高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开始反思、裂变、最终成型的时期,是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正确而强有力引导的,要准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面对价值选择的困惑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教育和开导,教会他们选择和取舍。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实践过程,这个实践过程毫无疑问需要理论的指导。这与教学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的展开和体现,可以通过在对这一规律的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和自觉性,使这一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培育与弘扬。
而学生自觉树立这一价值观的成熟度与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展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息息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直接影响其理论体系的构建,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其对知识理论的认知、坚信有着重要关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和认可度越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也就越高,那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工作的完成度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