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机电升级系统

5.1.3 机电升级系统

5.1.3.1 冷热源系统

1.塔楼(办公区)空调冷热源改造

原始蓝图设计高区塔楼空调冷源是冷冻机房提供一次测冷冻水,供/回水设计温度为6.5℃/11.5℃,在十层设置两台板式热交换器,二次测供/回水设计温度为8℃/13℃供高区塔楼办公区,设置两台循环水泵与板式热交换器对应。原始设计的蒸汽热源现已不使用,而采用电采暖运行费用高。因此为塔楼(办公区)设置独立的空调冷热源,便于运维和物业管理。

空调冷热源采用两台风冷热泵,取消原有板式换热器,水泵、水处理装置等放置于原板换机房,供回水主管管径DN250,由11层屋顶至十层板换机房后,接至原始设计之原有二次测冷冻水管路,供塔楼空调箱冷热水,系统设备配置如表5-10所示。

图5-33 通讯设备保留

图5-34 通讯线缆保留

表5-10 办公楼风冷热泵参数表

2.一层空调热源改造

由于商场的集中空调系统仅有冷源,原蒸汽热源系统已不再使用,根据往年的运行效果和切实的消费体验,在无采暖热源的情况下商场一层冬季比较冷,为改善顾客的消费体验,并满足工作人员的舒适度要求,建议为商场一层增设空调采暖热源。

空调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系统,一层空调机组采用两管制,夏季空调冷冻水利用原系统由地下室冷冻机房提供,冬季空调热水管由裙房风冷热泵系统提供,采用电动(或手动)阀门在季节转换时进行切换。系统设备配置如表5-11所示。

3.新增风冷热泵及冷却塔屋顶布置图

优化冷却塔选型,在原来10台冷却塔的位置能满足改造设计的冷却塔和2组风冷热泵的布置,裙房屋顶设备布置如图5-35所示。

表5-11 一层商场风冷热泵参数表

图5-35 裙房屋顶设备布置图

5.1.3.2 强电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版要求对于建筑面积大于100000 m2的建筑,必须满足消防动力系统必须满足末端自切,消防配电干线宜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配电支线不宜穿越防火分区。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 m2的商店和展览建筑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所以,为了满足消防验收规范要求以及业主更好地进行电气系统管理,强电系统必须进行升级改造。

1.消防动力系统

对电梯、水泵、重要机房、消防排烟风机、卷帘门等提供双电源。

2. 电气火灾漏电系统

依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条文7.3.16设计:大型和中型商店建筑的营业厅照明、配电干线(除消防设备及应急照明外)回路,布线繁杂、不便于维护,设置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是防止其发生电气火灾的必要措施。

当被保护线路中的被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控制信号并能指示报警部位。该系统的特点在于漏电监控方面属于先期预报警系统。与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的是,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早期报警是为了避免损失,而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为了减少损失(图5-37) 。

图5-36 双电源系统及装置

图5-37 漏电保护系统及装置图

图5-38 消防电源监测装置

3.消防电源检测系统

依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条文3.4.2设计此系统,条文要求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消防设备应包括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消防应急广播控制装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控制装置、消防电源监控器等设备或具有相应功能的组合设备。

当消防设备供电电源发生过压、欠压、缺相、过流、中断供电故障时,消防电源监控器进行声光报警、记录;显示被监测电源的电压、电流值及故障点位置并上传信息至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4. 电能管理系统

依据《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条文7.2.4设计此系统,条文要求建筑面积超过2万m的为大型公共建筑,这类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应采用具有远传功能的监测系统,可实现电压、电流、功率等电参数的实时和历史趋势曲线显示,对某一时刻的电参数变化进行查询,也可进行报表的查询和打印,包括有三相电流、三相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的查询和打印,同时支持自定义查询电表数据。

5.1.3.3 弱电机房工程

对于新系统的整体升级,机房工程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所有弱电系统构架及业主的使用效果。

智能化子系统较多,要求各异,又常共用主机房。在各子系统基本确定后,把它们对机房布置的具体要求归纳起来,统一协调、规划、设计,制定装修标准,避免施工上各自为政、管理上混乱无章。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中控室按有关规定标准设置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或恒温恒湿设施,铺设防静电架空地板。统计各系统用电消耗功率,留足容量,设置专用的电源配电箱,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的方式,并且各个子系统共用一套UPS电源。重要的机房消防设施。中控室还提供连接各个弱电子系统的专用接地端子排。统一布置安排布置各种设备盘、柜、显示屏幕墙、台座支架的排列方式和位置,走线应规整划一。保证各个系统总体安装效果既美观、实用,又便于以后使用和管理。

第一八佰伴弱电系统大量增多,而电子设备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特别对温度尤为敏感。现场设备需要有足够空间与位置,以满足安装、测试、使用、检修上的要求,而且弱电设备和线路与其他专业设施紧邻,也存在着安全、干扰、稳定性方面的隐患。即使是普通建筑物也应考虑,若干年后也有翻修、改建、更新换代上的需求,因此此次规划的弱电间,在各楼层的3个区域设立独立的弱电设备间和井道。

专用弱电间考虑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措施和工作照明,配置充足的工作电源,由专用回路供电回路配送,由控制室集中管理和控制,弱电间有进出孔洞封堵和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楼层弱电间涵盖的服务范围要受到设备信号总线传输距离的限制。例如:综合布线系统水平工作区长度不得超过90 m。

将原有的总线制系统如: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广播系统、BA系统等重新设计,新系统全部为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系统,新系统构架具有容易扩容、安装方便、造价低廉、运行稳定等特点。由于新系统是基于网络架构,这样只要在同一个网段内,业主今后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任意添加设备,而无须再重新布线;且只要给予权限管理员权限,同网段内任意工作站都可作为主机对系统进行管理(图5-39—图5-42)。

图5-39 信息机房

图5-40 通讯机房

图5-41 安防中心机房

图5-42 弱电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