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现场施工管理

5.5.5 现场施工管理

1.施工交底与协调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一般采用深化设计部门把图纸提交给项目各参建方审核,根据各方意见进行调整修改出图的办法。各施工分包则按照自己对深化设计图纸的理解到现场进行施工。因此就会发生如下情况:

(1)后道工序提前而造成前道工序无法施工。

(2)分包单位选择对本专业最有利的布局造成其他专业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3)工作面交接不清而延误工期等诸多情况。

在应用BIM技术管理的模式下,我司将利用已有的BIM模型及其四维模拟方式,对各专业分包单位在施工前,尤其是施工重点部位进行清晰、形象的深化设计交底。讨论并明确各专业在综合管线中的确切位置及施工顺序,并形成可视化会议纪要,从而避免因“抢进度、抢地盘、图方便”等原因造成错、漏、碰、撞及频繁协调现象,并为质量事故的追述提供依据(图5-148)。

图5-148 三维技术交底

2.基于BIM的施工质量管控

通过以往的项目,经常会发现,最后完成的建筑与原先的设计方案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出入,这除了实际施工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外,是否按图施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以往的二维平面图纸由于表达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工人自由发挥的空间,造成与图纸上的偏差。

现在我们通过BIM手段,我们将利用BIM模型的三维动态交底,完整地将设计意图呈现在工人面前,避免了工人的不必要猜想,做到每一个操作工人都能完全理解设计意图。从而确保了现场施工质量(图5-149、图5-150)。

图5-149 热交换机房三维管道标注

图5-150 热交换机房走廊剖面示意图

当施工完成后,及时将施工结果的信息反馈到BIM模型中,并与模型数据及标准进行对比,进行差异统计,实现数字化质量管控。

3.重难点施工方案模拟优化

通过三维、四维BIM模型演示,管理者可以更科学、更合理的对重点、难点进行施工方案模拟及施工指导。施工方案的好坏对于控制整个施工工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IM的应用提高了专项施工方案的质量,使其更具有可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