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技术创新
1.适用建筑幕墙原位更换施工的拉结连接技术
脚手架幕墙施工时往往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最后石材面板安装时对应拉结点部位的石材受其影响无法安装,需待脚手架拆除时跟随其进度从上而下像补洞一样安装,这种安装方式普遍会存在以下两种隐患:
(1)脚手架拆除受石材安装影响,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大。
(2)由于拉结部位石材先期预留,今后安装只有同石材大小一致的孔洞,基本无法采用常规的挂件安装,如采用挑件,则安全隐患较大。
(3)板缝精度的控制、平整度较差。
鉴于以上所述,项目部经过数次讨论及咨询后,采用了如下方式,在安装石材过程中同步替换拉结点(图5-125)。
2.埋件施工前的钢筋测探技术
本工程三层雨篷埋件(规格700 mm × 550 mm, 400 mm × 400 mm),每块埋板16个锚栓,由于后置埋件均在柱梁交界处,所在位置钢筋非常密集,埋件打孔难度很大,项目部采用钢筋探测仪先排摸主筋的位置,并在墙上画出,以便打孔时避开墙体主筋(图5-126、图5-127)。
图5-125 脚手架拉结转换
图5-126 钢筋探测
图5-127 水钻打孔
为确保打孔过程中不破坏其原有的主筋,打孔后项目施工员均会取出孔位的混凝土,检查其中是否有钢筋,以此判别此方法的可行性,经过现场数个埋件打孔观察,结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这个过程基本没有碰到钢筋(图5-128、图5-129) 。
图5-128 打孔位混凝土
图5-129 埋筋孔洞
3.材料垂直运输设施
本工程外立面墙面基本没有窗洞,室内又是同步施工,工期又极其紧,故项目部计划在屋顶设置电动卷扬机来吊运幕墙材料,以此满足外立面施工垂直运输的要求。
根据项目施工内容,垂直运输的主要材料包括石材及铝板,大楼每层层高4.75m,裙楼高49 m。本工程电动提升高度1~49 m,石材一次起吊4块,1700 mm× 550 mm规格或2块1700 mm × 900mm规格,重量约320 kg(起重量需限制在400 kg)以下,起吊设备根据下表计算共设置7台(东面2台、南面2台、内庭1台、北面2台)(表5-15) 。
表5-15 卷扬机布置信息表
(1)优势及特点:
①在没有升降机及临边洞口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工期。
②在垂直方向上设置2根钢丝绳(导轨),防止提升过程晃动而撞到脚手架。
③为保障整个提升装置的可靠性,从最初的埋板安装至钢架焊接,均经过设计建模计算。
④卷扬机设置独立限位装置,避免卷扬机冲顶。
由于整个装置系统均是第一次大批量在项目上使用,之前类似经验又比较缺乏,故在项目初期方案编制过程中,项目部也在现场同步进行实践操作,改进优化方案,使其即便利又安全可靠。
(2)防撞措施:导向钢丝绳的设置如图5-130所示。
(3)加强措施:在女儿墙上设置钢架支座,用于安装卷扬机(图5-131) 。
图5-130 导向钢架
图5-131 钢架基础支座
(4)安全措施:卷扬机上设置防撞冲顶限位装置(图5-132) 。
图5-132 限位装置
4.外墙空鼓检测技术
1)检测目的
通过对塔楼及东北立面面砖墙面的检测,对于粘结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修缮。
2)检测内容
(1)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红外热成像检测饰面砖粘结质量。对于饰面砖与粘结层之间存在的粘结缺陷,采用红外热像法进行普测,然后对可能存在的异常部位进行现场查看和敲击检测,对存在一定异议的部位进行面砖拉拔实验,结合各方面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表面温度异常的原因。
(2)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
①物体的红外线放射量取决于它的温度和放射率,在物质的表面上当红外线随着温度增加而达到它波长的波峰,红外线就会向外发射。
②当外墙出现问题时,在表面水泥或面砖与基层之间会出现一个很小的空间。由于这个密闭的窨室有很大的隔热能力,在有缺陷的位置从外墙表面传到建筑内部的热能会变得很少。
③通过红外成像,可以发现建筑物表面温度场的差异,根据检测来判断外墙相关的质量问题(图5-133) 。
④红外线应用有一定条件:目标必须是可以看到的,目标表面与红外成像仪之间的角度不能太小,雨天不能进行检测。
图5-133 红外测试原理图
⑤必要的配合措施:可进入邻近大楼进行红外拍照;等待阳光充足的日子,选择合适的方向和时段进行检测。
⑥如仅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存在一定漏检可能,建议结合其他检测及维护手段确保建筑物及周边安全。
5.外墙面砖修复技术
按照外墙查勘资料和修缮设计方案,以业主方提供的外墙空鼓检测报告为准,结合现场情况以及以往的经验,确定外墙修缮施工方案如下:
(1)在脚手架(高空吊篮)上,自上而下对检测报告中的部位用检查锤(图5-134)在外墙面进行敲击检查,听声音判断外墙粉刷层、面砖层空鼓的位置(方位)、空鼓面积的大小,当敲击发出清脆的“哒哒哒”声,表示没有空鼓,发出“咔咔咔”的声响为空鼓,然后用水性记号笔(非油性笔)在外墙上圈出空鼓的部位、空鼓面积的大小,方便下一工序的处理。
图5-134 施工机具
(2)施工人员事先准备好喜利得环氧锚固胶、不锈钢316材质的锚固钉、钻孔用的手电钻、清孔等材料与工具。
(3)在检查人员标记的部位,用手电钻十金刚石砖头钻出直径6 mm、深度70 mm的孔,严禁使用大功率冲击钻或电锤钻孔,以防冲击震动二次扩大空鼓范围,钻孔后用清孔专用钢丝刷、吹灰的专用工具。
(4)反复来回清除钻孔内的灰尘,注入喜利得锚固胶,植入锚固用316不锈钢材质的锚固钉,待锚固胶完全固化后,用瓷砖专用的勾缝剂进行勾缝封口(图5-135) 。
图5-135 施工工艺图及完工后对比
(5)修复部位使用锚固钉的数量,根据空鼓面积的大小,按水平、垂直(X轴与Y轴)方向间距布设,确保锚固钉排列布设的间距在≤300 mm的范围之内。
(6)修复后由专业清洗单位进行环保节能式清洗。
(7)在修补窗户边缘、侧面时,预先对窗户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用20 mm厚的细木工板进行有效遮挡,以确保窗户玻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