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用车下坡时不能空档滑行?
所谓空档滑行是指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不挂上任何前进档,而挂在空档的位置,利用惯性滑行,待汽车速度降低后再挂上高档慢慢加油提高速度。
《道路交通法》里面明文规定下坡不准空档和熄火滑行。在较大的坡道上滑行时,车辆不使用发动机制动,会越滑越快,以致达到制动器不能控制的程度,有很大危险,所以禁止滑行。另外,有些车辆带有助力装置,如果滑行时熄火,这些装置将失去作用,出现转向沉重、制动效果差等情况,下坡时危险性更大。
农用车在高速行驶中,遇到紧急情况,必须迅速地松开加速踏板,踩制动踏板实施紧急制动。这时候若农用车处于正常操作中,从车轮到所有传动系统都与发动机紧密结合在一起,发动机转速变慢,对于凭惯性飞跑的农用车产生制动,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发动机制动或“引擎制动”。一方面可以防止瞬间制动压力使制动鼓咬死而降低制动效果;另一方面能使左右两个车轮制动的作用保持平衡,使车辆安稳地缓慢停下来。
相反,如果行驶中,早已换成空档,一踩紧急制动,则底盘传动系统与发动机不联结,没有发动机制动作用的帮助,这样,不仅制动效果不佳(特别是超载的车辆),更会使车辆失去平衡而左右滑行,最终驾驶人因无法控制车辆而肇事。而且刹得越快,制动用力越猛,制动力越差,滑得越厉害。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制动时踩下离合器,其结果同样不妙。尤其是下坡时,更不能以空档或踩下离合器制动,否则很容易失去控制而出现事故。
将变速器处于空档工作状态时,驱动轮将失去驱动力,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将失去动力和牵制联系,车辆依靠自身惯性向前滑行。那么,如果此时出现紧急情况而需要制动时,全部的制动能量将只能由车轮制动器来提供,这就要求制动器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很大的有效的制动力,但是制动系统所提供的制动力有时也是有限的。
如果车辆载重量过大,长距离、长时间地下坡,制动器因磨擦过热而逐渐失效,这必将引起制动距离过长;如果在雨、雪等恶劣天气,路面湿滑以及过涉水路后等情况下制动,车辆会产生侧滑,制动反应变慢,制动距离延长,影响安全;如果车辆在高速行驶中脱档滑行时采取紧急制动,则极易出现制动侧滑、跑偏,甚至可能发生倾覆的危险,极大地威胁着安全。另外,发动机经常性处于怠速运转状态,燃料燃烧不完全,排出的废气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同时,也易造成燃烧室和喷油器积炭,影响发动机正常功率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