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常见故障有哪些?如何排除?
第四篇 维修案例篇
1.柴油机“飞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处理?
柴油机“飞车”是指转速失去控制,大大超过额定转速,发动机剧烈振动,发出轰鸣声,排气管冒出大量黑烟或蓝烟的故障现象。“飞车”不仅造成零部件损坏,而且危及驾驶人的人身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
引起柴油机“飞车”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燃油超供和蹿烧机油。这两种情况虽然都表现为柴油机超速运转,但具体表现有差别。柴油超供引起“飞车”时,排气管冒黑烟,一般可用切断供油的方法制止;蹿烧机油引起柴油机“飞车”时,排气管冒蓝烟,这时只切断供油不能有效地制止,必须同时切断空气供给和急速减压来制止。
(1)柴油机“飞车”的原因
1)柴油超供引起柴油机“飞车”的原因。柱塞调节臂或齿杆调节臂球头未进入调节叉凹槽内,柱塞处于最大供油位置。油泵柱塞转动不灵。这是柴油机“飞车”的常见原因。
柱塞处于最大供油位置,调速器拉不动,以致转速升高,调速器起不到控制油量的作用。引起柱塞转动不灵的原因有:装配时柱塞被碰伤;油泵内有脏物,使杂质进入柱塞副的间隙中;出油阀座拧紧时力矩太大,致使柱塞套变形;柱塞套定位螺钉上的垫片太薄,定位螺钉顶住柱塞套,使之变形;柱塞套定位螺钉太长或弯曲,装配时顶死柱塞套。
喷油器磨损后使大量接入进气管的回油被吸入气缸,造成气缸燃油过量。
安装调速器时,钢球上涂润滑脂过多,且润滑脂太黏稠,造成转速升高时钢球难以飞开。
齿杆齿圈无记号或装错、柱塞装反。
喷油压力低,供给气缸燃油过量。
拉杆与调速器活动部位卡滞。
调速器调试不当。原因有:故意提高单缸柴油机调速弹簧的预紧力;Ⅱ号泵调速器的作用点过高,致使停油转速高或不能停油;调速器内润滑油多或黏度大。
2)窜烧机油引起柴油机“飞车”的原因。空气滤清器中机油过多,被吸入气缸。油底壳机油过多,工作时窜入气缸。曲轴箱通气孔堵塞,气压增高,使机油被压入燃烧室。卧式柴油机严重倾斜,使机油流入气门室,当气门与气门导管间隙过大时机油被吸入燃烧室。活塞环严重磨损,缸套间隙过大,或活塞环开口对齐时,大量机油窜入燃烧室。机油过稀,很容易窜入燃烧室。引起机油过稀的原因有:柴油漏进油底壳;柴油机温度过高;机油质量不符合要求。油环及活塞上的回油孔堵塞,使机油窜入燃烧室。
(2)柴油机发生“飞车”时的处理 平时对柴油机,特别是油泵调速器一定要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安装、保养、调试,所加油应清洁且牌号正确。应急处理方法如下:
1)将减压手柄扳到减压位置。
2)拔掉进气罩,用手掌或衣物等将空气滤清器进气孔堵住,阻断空气吸入气缸。
3)拔掉或关闭输油管,用扳手旋松高压油管螺母,切断油路,阻止供油。
4)向柴油机空气滤清器内冲水,使大量水分进入气缸。这一方法在现场有水时方能使用。
特别强调的是,上述措施往往需要同时采用两种,才能及时使柴油机熄火。出现柴油机“飞车”现象后,绝对禁止减少或去掉柴油机的负荷,以免造成转速急剧升高。安全停车后,应及时分析“飞车”原因,排除故障,以防再发生“飞车”现象。若是在行驶时柴油机出现“飞车”现象,还应踩下制动器使发动机憋灭火,但严禁踩下离合器踏板。
(3)预防柴油机发生“飞车”的措施
1)不要随意调整和拆卸高压油泵,确需调整,应在专门的试验台上进行。
2)加强柴油机燃油泵的保养工作,保持高压油泵的齿杆、扇形齿轮、控制套等机件的清洁,并经常检查扇形齿轮与控制套的配合情况,保证其配合正确,活动灵活。
3)空气滤清器油盘内不能加油过多,并定期更换调速器的机油,加注的机油也不宜过多。
4)燃油和机油质量应符合规定。
5)对长期停放的柴油机,起动前,应检查调速器有关零件,清除锈蚀后再使用。
6)用汽油清洗好的滤芯,一定要甩净汽油,并在大气中将汽油充分蒸发后方可装入滤清器内。
7)带增压器的柴油机,应及时更换损坏的油封。
2.气门漏气、气门脱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修理?
(1)气门漏气
1)故障现象:气缸的压缩力减小,冒黑烟,功率下降,严重时起动困难。
2)故障原因:气门与座的工作表面烧蚀或有积炭;气门间隙太小;气门弹簧弹力不足或折断;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间隙过大导致气门关闭时密封不严;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间隙过小或有异物,导致气门运动受阻。
3)排除方法:根据故障原因检查相应的气门,更换气门导管、气门、气门弹簧等。
(2)气门脱落
1)故障现象:发动机的响声发生变化、冒烟或有强烈的机械撞击声等,严重时可打坏气缸盖、活塞等。
2)故障原因:气门锁片安装不当而脱落;气门弹簧疲劳断裂,使锁片脱落;气门杆断裂。
3)排除方法:更换气门,在安装前严格检查锁片和气门杆端有无变形裂纹等,保证零件质量;安装时,气门锁片要到位、锁紧。
3.怎样诊断柴油发动机异响?
(1)整机振抖响声 柴油机起动后产生没有规律的振抖响声,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高而加剧。其主要原因有柴油机支撑螺栓松动或悬置断裂。发动机悬置位置不当致使曲轴与第一节传动轴不同轴、发动机支架缓冲件损坏等。发现发动机有振抖现象应根据上述原因直接检查排除。
(2)正时齿轮室异响 造成发动机异响的因素很多。在运转过程中如果发现发动机的前边有明显的机械杂音,特别是当空压机正常打气时杂音明显增大,当调压阀开始放气时(空压机无负荷运转时)杂音明显变小,这往往是正时齿轮室传动机构的故障。此时注意不能再强行运转,需将汽车开到地沟上将油底壳拆下观察机油中是否有机械异物存在。如果发现有断齿则说明正时齿轮系统的齿轮打坏,此时用照明设备(电筒)对准正时齿轮室,转动发动机飞轮,观察打齿齿轮的部位。
(3)气门响 气门响声比较好判断,因为气门响声部位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响声更加明显。造成气门响的主要原因就是气门间隙。如果某缸的某一气门间隙比其他气门间隙有明显较大的差异,需注意检查是否是调整螺钉松动、气门弹簧断、气门挺杆弯曲或断裂。
(4)气缸响 发动机气缸响的因素也很多。首先喷油器雾化不良会造成气缸响,同时伴随着排烟。用断油法检查可明确检查敲缸。喷油器雾化不良会造成发动机工作不稳定,长期雾化不良还会造成拉缸事故。这是由于没有燃烧的柴油对缸套润滑起到一个冲刷作用。严重时还表现出油底壳中的机油逐渐增多的现象。
喷油泵各缸喷油量不一致也可以造成敲缸。油量明显偏大的气缸就会有敲缸现象出现。用断油法能比较明确地判断断油量偏大的缸位,将该缸油量减少(可用扳手松开该缸喷油管接头),敲缸消失。
严重拉缸、黏缸和活塞环黏环等故障都会造成敲缸的响声。同时伴随着曲轴箱窜气。如果是单缸响声比较明显,窜气也是一股一股的,则说明某缸严重拉缸。拉缸造成的敲缸响声用断油法无法消除而只能减轻。轻微拉缸(缸套活塞拉损并不严重,仅有轻微的磨拉损伤,而配合没有超过使用极限)无需更换缸套活塞,可通过更换活塞环进行修复。如此修复的发动机在磨合期间应注意温度和负荷,经过磨合后再施加全负荷。严重拉缸只能更换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组件。
气缸套或活塞严重磨损,缸套活塞间隙严重超出使用极限也会造成缸响,这种敲缸声音用断油法也是无法消除的。解体后会发现缸口出现台阶。此时也应更换缸套与活塞组件。
(5)瓦响 如果主轴瓦或连杆轴瓦磨损严重或烧损会造成瓦响的故障。一般瓦响的声音较难准确判断。连杆瓦响的特点是声音比较清脆,发动机突然加速时响声比较明显而且随转速与负荷的增大响声也明显增加,检查时可断续加油,当加油时会明显听到“嗒嗒”的声音,用断油法声音会明显减弱。主轴瓦响的特点是声音比较沉闷,随发动机加速声音变大,突然加速时声音比较明显。用断油试验检查,单缸断油无明显变化,故障缸的相邻两缸断油响声明显减弱。
造成瓦响(或磨损、或烧瓦)的主要原因是机油过脏,使杂质进入轴颈与轴承的油膜,将瓦拉伤磨损、严重缺油,造成供油不足,在轴孔与轴颈之间难以形成足够的油膜、润滑系统中由于某个部位间隙过大而使机油产生泄漏造成轴瓦润滑不良、轴颈与轴瓦间隙过大、发动机过热等。最好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换油期来换油。
(6)活塞销响 发动机工作中可以从气缸的上部听到“咯咯咯”的金属敲击声,这种异响与敲缸声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在发动机转速突然变化时响声更明显、更清脆。如果异响声音不太大,则一般只在发动机起动时发出,待发动机温度正常后异响将会自然消失。一般活塞销响声较大时应予检修,异响声音严重时必须进行更换,以防活塞销折断或衬套严重破裂,引起拉缸甚至捣缸事故。
(7)飞轮松旷响 出现飞轮松动时常常发出“哐当、哐当”或“嘎嘎”的响声,这种响声比较大,特别在发动机转速突然变化时响声更加剧烈,通常在发动机后部听得比较清楚,而某些时候响声又很小,因此这种响声没有一定规律。如果停车后不供油,使气缸减压阀减压开启,快速地摇转曲轴然后突然撤掉减压,此时也能听到“哐当、哐当”的响声。如果飞轮松旷严重时在发动机停机状态下用手扳动飞轮,还会有间隙松动感觉。飞轮松旷的主要原因有飞轮紧固螺母在工作中因振动松动以及安装飞轮时螺母没有拧紧。发现飞轮松动应及时将螺母紧固,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4.如何判断柴油机燃油系统低压油路的进气部位?
1)当低压油路中有空气时,拧松喷油泵放气螺钉,用手油泵持续泵油,如果气泡能排尽,说明是输油泵出油口到喷油泵之间有进气处。如果无油排出或油中气泡始终排不尽,说明在油箱到输油泵进油口接头之间有进气处。单独地另接一根油管,插入油桶中再用手油泵泵油,如果油路中气泡能排尽,说明以上判断正确。至于具体漏气部位可采用油箱加压或用胶布包裹可疑部位的方法加以确定。
2)工作中,当某缸喷油器的针阀座密封锥面因过度磨损或因积炭过多,造成针阀偶件封闭不严时,气缸内的高压气体就会从喷孔通过密封锥面,经针阀偶件的微隙,进入喷油器腔体。如果该机型喷油器的回油管是接向燃油细滤器的,那么空气将经由回油管道进入燃油细滤器,这样,气缸内活塞的每个压缩行程都对细滤器进行一次充气,细滤器内的气体将越积越多,积到一定程度时,喷油泵里就有了空气,形成气阻。这一进气部位的判断方法是,将喷油器总回油管与滤清器联接的接头螺钉松开或拆下,排尽空气后,起动柴油机,若喷油泵不再有空气,发动机声音正常,则可断定是喷油器漏气。如要进一步判断是哪个喷油器漏气,可拧松单只喷油器回油管空心螺钉,若有气泡冒出,即可断定该喷油器漏气。
5.如何判断柴油机低压油路的堵塞部位?
松开喷油泵上的放气螺钉,拉动手油泵手柄,柴油应随手油泵的拉压而有规律地向外喷出,否则说明油路不畅通。根据拉压手油泵手柄时的手感,可以判断堵塞部位。如果拉动手油泵手柄时感到很费力,通常是输油泵以前的油路堵塞。常见的堵塞部位有油箱出油管、粗滤器滤网、输油泵进油口滤网等。具体堵塞部位的查找,可采用从不同部位向油箱内吹气的方法。例如,从输油泵进油管向油箱吹气,听不到冒泡声,而在粗滤器进油管处向油箱吹气能听到冒泡声,说明堵塞发生器在粗滤器。如果压动手油泵手柄时感到阻力较大,而松开燃油细滤器进油口接头后来油顺畅,则说明堵塞发生在燃油细滤器的滤芯处。
6.如何快速检查喷油器的喷油压力和喷雾质量?
在无喷油器试验器的条件下,可利用车上T形接头,将车上的喷油器与标准喷油器进行比较,检查喷油压力和喷油质量。拆下要检查的喷油器和该缸的高压油管,将喷油器接到T形高压油管的一端,T形高压油管的另一端装有事先调整好的标准喷油器,然后将T形高压油管的一端装到喷油泵上,将油门加到最大,拧松其他各缸的高压油管,用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观察喷油器的喷油情况,如果两个喷油器不同时喷油,应该调整被检查的喷油器喷油压力,使两个喷油器同时喷油。如果被检查喷油器喷雾质量不好,应对其进行检修。
7.喷油器针阀卡死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喷油器针阀卡死,有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两种,前者常常表现出喷油不能雾化,燃烧不完全,排气管冒黑烟等现象;后者则不能喷油,发动机不能工作。
造成喷油器针阀卡死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柴油不清洁,经常含有水或杂质;长时间超负荷作业;喷油器弹簧折断、漏油等;安装喷油器时,两个螺钉拧得过紧或拧紧度不一致;喷油压力低,雾化质量不良等。
预防喷油器针阀卡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按要求保养
1)定期进行拆洗:清洗喷油器时,拆下喷油器螺母,取出喷油器针阀偶件,先用清洁的柴油清洗喷油器所有零件,再用削尖的细木棍或竹签浸油清洗针阀体及头部的积炭,再将针阀体和针阀放在柴油中清洗。
2)检查螺母形态:若螺母变形轻微,可用圆锉将变形处修正;若变形严重,则应更换新件。变形的螺母易使针阀体变形,导致工作时针阀卡死。拧紧喷油器螺母时力矩不能过大,要反复拧紧几次,并将调整螺钉放松,防止喷油器顶杆被顶弯,导致顶杆凹坑不能很好地与针阀“对中”而发生偏磨。
3)调整喷油压力:先检查喷油器的密封性能,各接头处不得有渗漏,若针阀密封面不良,可用牙膏和氧化铝研磨剂研磨。喷油压力调好后,在喷油开始时和结束后,不允许喷孔有滴油或喷油成线状等现象,喷油时应伴有清脆的“啪啪”声。
4)安装注意事项:总成向气缸盖上安装时,应清除安装孔内的积炭及脏物,检查密封铜垫是否完好,以防止高压气体泄漏烧坏喷油器。固定压板螺栓的紧固力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针阀体变形,使针阀卡死。
(2)防止喷油器温度过高
1)保持良好散热状态:密封垫圈要用铜垫,喷油器与安装孔之间应留有适当间隙(2~4mm),以保证喷油器散热良好。
2)保持正常机温:定期清除燃烧室、进排气门、活塞、缸套、排气孔及喷油器周围的积炭,积炭会使发动机散热不良、排气不畅或局部温度过高而烧坏喷油器。
(3)保持清洁
1)保持油路清洁:拆装高压油管、柴油滤芯、出油阀偶件等零件时,应清洗干净,并在高压油管接入喷油器前,加大油门,用外力带动发动机空转数圈,让脏油排出。
2)保持柴油清洁:定期保养供油系统,仔细清洗柴油滤清器,及时更换损坏的滤芯和密封圈;柴油必须沉淀与过滤后才能加入油箱。
8.发动机排气管冒黑烟、白烟、蓝烟是什么原因?如何维修?
农用车由于超载、超速运输,使用不当使发动机零件磨损、排气管积炭等,造成发动机运转时冒黑烟、蓝烟、白烟现象的发生。
(1)冒黑烟
1)原因:柴油发动机负荷过重,燃烧室积炭严重;供油时间过迟,燃烧不完全;喷油器工作不正常;气门、缸套、活塞及活塞环磨损漏气;供油量过大、柴油质量不符合规定;进排气管堵塞,造成进气不足,废气排不尽。
2)解决办法:减轻负荷,同时清除燃烧室积炭;增加喷油泵调整垫片,使供油提前角符合规定;清除喷油器积炭,调整喷油泵压力或更换新的出油阀;研磨气门,修复或更换气缸套、活塞、活塞环;调整油泵供油量,更换符合规定的燃油;清洗空气滤清器,清除消声器积炭。
(2)冒蓝烟
1)原因:机油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活塞环与气缸套未完全磨合,机油从缝隙进入;活塞环黏合在槽内,活塞环的锥面装反,失去刮油的作用;活塞环磨损过度,机油从开口间隙跑进燃烧室;油底壳油面过高;空气滤清器机油太多;气门与导管磨损,间隙过大。
2)解决办法:新车或大修后的机车都必须按规定磨合发动机,使各部零件能正常配合;看清楚装配记号,正确安装活塞环;调换合格或加大尺寸的活塞环;查清油底壳油面升高的原因,放出油底壳多余的机油;减少滤清器油盘内机油;更换气门导管。
(3)冒白烟
1)原因:喷油器雾化不良或滴油使部分柴油不燃烧;柴油中有水;气缸盖和气缸套有肉眼看不见的裂纹,气缸垫损坏使气缸内进水。
2)解决办法:清洗或更换喷油器,调整喷油压力;清除油箱和油路中水分,不使用劣质油;更换气缸垫、气缸套、气缸盖;运行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除。
9.机油压力过低、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维修?
(1)机油压力过低 机油压力过低是常见故障之一,危害很大,轻者会加速运动部位的零件磨损,重者发生烧瓦抱曲轴等严重事故。造成机油压力过低的原因主要是供给主油量减少,或是主油路漏油严重等。具体原因有:机油泵严重磨损,泵油量不足。机油黏度过低,使机油从各相对运动零件间漏油。其原因大多是机油严重超期使用,或使用了不合格的机油,或所用机油型号不对等原因造成的。主轴瓦及连杆轴瓦的轴承间隙过大,使机油严重漏失。集油器的滤网被杂物堵塞,机油泵吸不上油。调压阀或回油阀弹簧过软、折断或阀门关闭不严。机油滤清器堵塞,而安全阀压力过高或阀门卡死,使机油难以送到主油道。离心式机油滤清器严重漏油或转子喷孔因磨损孔径增大,造成进入滤清器的机油量减少。油底壳油量不足。
(2)机油压力过高 造成机油压力过高的原因是压入主油道的机油量过多,或主油道以后的油路有堵塞。机油压力过高除了增加机油泵的负荷、加速其磨损外,还会使零件的摩擦表面缺油或断油造成事故。为了查清压力过高是否因油路堵塞所致,可先检查位于较高、较远的气门摇臂处有无机油,有机油则堵塞的可能性不大;无机油则要逐段检查油路,予以排除。
造成压力过高的其他原因可能还有:机油黏度过大,限压阀或调压阀弹簧预紧力过大或阀门卡死,使机油泵出油压力过高;安全阀关闭不严或开启压力过低,长期使部分机油不经过滤清器即进入主油道,增加主油道的油量油压;回油阀弹簧预紧力调整过大或卡死,使主油道回油压力过高或不回油。
10.机油消耗量过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维修?
1)活塞环装反。活塞环应严格按要求装配,装反后会加剧“泵油”作用。
2)活塞环过度磨损,边间隙与开口间隙过大。此时应及时取下旧环换上新环。
3)活塞环弹力太弱或卡死在环槽内。应更换活塞环,并检查活塞和缸套的损坏情况,必要时予以更换。
4)油环上的孔道堵塞。拆下油环并清洗干净,再检查油底壳内机油是否变质,适时更换新机油。
5)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过大,机油因此进入气缸。此时应更换气门导管。
6)缸套的锥度与椭圆度过大,使活塞与缸套之间密封不好。应更换活塞、活塞环或缸套。
7)油底壳油面过高,主轴承和连杆轴承间隙过大,使飞溅到缸壁上的机油增多,窜入燃烧室燃烧掉的机油也增多。此时应放出多余的机油。
8)曲轴前后油封损坏,引起机油渗漏。更换新油封即可。
11.机油温度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般油温比冷却液温度低5~10℃,若油温高于冷却液温度,甚至达到100℃以上,将使机油黏度严重下降,并易于氧化变质而失去作用。引起机油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1)柴油机负荷过重。为此,在作业中要避免柴油机超负荷作业。
2)机油散热器堵塞,造成散热不良。
3)油温调节开关位置不当,夏季机油没有经过散热器散热。
4)气缸漏气,高温气体窜入油底壳,使机油受热升温。
5)冷却液套中水垢过多造成冷却强度降低,使柴油机的机体温度增高。
6)此外还有机油消耗量大和油面增高等故障。前者主要是机油漏失或是进入气缸体烧掉,后者一般是冷却液漏入油底壳造成的。
12.冷却液温度过高、过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维修?
(1)冷却液温度过高
1)冷却液不足。可检查和添加散热器中的冷却液。
2)冷却液温度表或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有故障。当冷却液温度指示过热时,观察散热器中冷却液是否过热或“开锅”。如冷却液温度正常,即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或冷却液温度表有故障。先更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若冷却液温度表仍指示温度过高。则为冷却液温度表故障;反之,则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故障。
3)风扇不转。检查风扇传动带是否过松打滑,若打滑应予调整。
4)节温器故障。若柴油机温度过高,而散热器温度却不太高,则说明节温器在高温下阀门打不开或阀门升程太小。此时,应更换节温器。
5)水泵损坏。可打开散热器盖,突然提高和降低柴油机转速,观察冷却液液面是否明显下降或升高。
6)散热器散热性能下降。散热器内水垢过多、散热片和散热管被泥土堵塞等均影响散热效果。此时应清洗散热器。
7)护风罩损坏。护风罩大面积缺损或安装不当,将降低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吸风导流作用,减少冷却空气流动量,降低冷却效果。
(2)冷却液温度过低
1)节温器故障。节温器主阀门处于常开状态。
2)冬季保温装置不良。
(3)冷却液泄漏
1)散热器泄漏。散热器腐蚀或破损造成泄漏,可进行水压试验或外观检查,若发现故障,可焊补修复。
2)进出水管泄漏。进出水管老化或碰伤而造成泄漏;接头处夹头松动,密封不良,也容易泄漏。更换或调整。
3)水泵漏水。主要原因是水泵水封损坏。可通过外观检查,发现漏水应拆检水泵。
4)气缸垫处漏水。气缸垫水道口冲坏或气缸套凸出量不符合要求,常造成冷却液内泄漏即冷却液流入曲轴箱。此时,可检查油底壳机油,若机油呈乳白色,则可断定冷却液混入机油。应更换气缸垫或调整气缸套凸出量。
5)气缸套水封圈漏水。检查方法与4)相同。
6)气缸体、气缸盖水道漏水一般是由于气缸体、气缸盖本身的铸造缺陷造成的,经腐蚀或加工切削后缺陷暴露、穿通,通常表现为内泄漏。可通过机油变色作辅助判断,并用水压试验检查漏水部位。
13.柴油发动机不能起动或起动困难如何排除?
起动是农用车工作过程的第一步,起动困难或不能起动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该故障主要与压缩终了时的气缸压力、温度、喷油质量及喷油正时等压燃条件有关。主要表现在:起动系工作不良,柴油机无运转迹象;柴油机虽能运转,但排气管不冒烟,不能起动;柴油机排大量烟雾,不能起动等。这就需要从以下各方面来分析解决:
(1)柴油机起动系工作不良
故障现象:接通起动机开关,起动机不转或空转,而柴油机不转,排气管不排烟。
故障原因:线路短路或蓄电池存电不足;起动机齿轮与飞轮齿圈不能啮合;柴油机内有机械卡滞,予以排除。
(2)柴油机供油系统工作不良 供油系统工作不良是一种普遍的故障现象,能直接导致柴油机起动困难或不能起动。分析供油系统工作不良故障时,宜按先低压油路后高压油路的顺序进行。
1)低压油路缺油或无油。原因:油箱内无油或油面太低,油箱开关未打开,油箱盖通气孔堵塞、油路中有空气或有水,形成水阻或气阻。柴油滤清器滤芯严重污染,油不能进入喷油泵。油管破裂或接头处漏油。柴油牌号不对,冬季凝固。活塞式输油泵的活塞或推杆卡死;膜片式输油泵的膜片破裂或摇臂折断,输油泵进油滤网堵塞,油不能进入柴油滤清器。
2)高压油路缺油或无油。原因: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副严重磨损,出油阀严重磨损,柱塞回位弹簧折断,出油阀弹簧折断或供油拉杆卡死在停供位置,或柱塞进油孔堵塞;分配式喷油泵分配转子凸缘柱塞孔内的柱塞卡死,滚柱和凸轮圈严重磨损,分配泵传动花键轴折断,二级输油泵滑片严重磨损或折断,或油量控制阀环卡死在停滞位置或二级输油泵进油孔堵塞,喷油器针阀卡死,油束雾化不良。
3)供油时间不对。过早供油,造成早燃做功而使活塞未到上止点就被迫下行,引起反转,起动困难;过晚供油,造成延迟燃烧而使活塞得不到足够的爆炸力,引起机体过热,起动困难或功率下降。
预防与排除方法:起动前,加入正确牌号的柴油,油箱开关应完全打开,油箱盖孔保持畅通。排除油箱水分和油路中的空气。清洁柴油滤清器,并正确安装。在低压油路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检查高压油路,如果有问题送到专业修理厂进行喷油泵校验,同时校验喷油器。
(3)气缸压缩压力不够
1)空气滤清器严重阻塞,进入气缸的空气减少。应进行清洁。
2)气门间隙过小或无间隙。应重新调整。
3)气门漏气。研磨气门和气门座,严重时更换。
4)气缸垫漏气。可拧紧缸盖螺母或更换气缸垫。
5)喷油器座孔漏气。可拧紧固定螺母,检查或更换喷油器垫。
6)排气管不畅通。清除异物,使排气畅通。
7)配气正时不正确。正确调整。
8)气缸套、活塞环、活塞磨损超限。应更换新品。
14.柴油发动机功率不足如何排除?
发动机功率不足表现为发动机无负荷时达不到规定的额定转速,或虽能达到,但稍加负荷就排黑烟,转速下降,还伴有转速不稳等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查排除:
1)在发动机工作时,打开加机油的口盖,如有一股股浓烟冒出,说明缸壁活塞环各间隙磨损过大或超限,若各间隙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修理。打开气门室盖,如有青、白色的烟从气门根部(即气门工作面)冒出,说明气门或气门座磨损过大或烧蚀,或气门间隙过小甚至没有间隙,此时可直接看出哪个气门、哪个气缸漏气,应及时修理。
2)柴油机熄火后,卸下其排气管,检查排气口积炭情况,能够判断柴油机的工况。积炭呈黑灰色,表面像覆盖有一层白霜,积炭层极薄,说明柴油机工况良好;积炭色泽黑亮,但不湿,说明柴油机轻微烧机油,应及时排除;排气口积炭厚度明显高于其他缸排气口的,说明该缸喷油器工作不良或气缸密封性变差,应进行修理或更换;个别排气口湿润或有机油的,说明该缸大量排机油,应进行修理;各缸排气口积炭层均较厚,且色泽较深的,多因工作温度过低,或喷油过晚所致,应正确使用并及时调整。
3)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过高(超过100℃),使发动机过热,造成进气不足,并使活塞组与缸壁的摩擦损失急剧上升,机械效率明显降低。因此,要及时保养冷却系统,发动机工作1000h后,应清除冷却系统中的水垢,还应保持节温器、水泵风扇有良好的技术状态,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
4)发动机在长期工作中,曲轴、凸轮轴受到不正常的冲击力而产生扭曲变形,正时齿轮、凸轮表面、挺杆等就会磨损,使进、排气门开闭时间向后推迟而偏离最佳配气相位,使充气效率降低,发动机功率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查发动机配气相位,若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
5)发动机气缸压缩力是影响功率不足的关键因素。判断压缩力的办法很简单。现以S195型柴油机为例:在不减压的情况下摇转曲轴,当摇至压缩力较大时,再向上用力摇一下,放松摇柄,但手不要离开摇柄,此时,如有一股很大的反弹力,说明压缩力很好,反之压缩力较差。再来查一查漏气的原因。漏气的主要原因是气缸内不密封。为了缩小查找范围,在发动机工作时,可先贴近空气滤清器听一听,是否有“嘶嘶”声,如有,说明漏气跟气门有关;再次打开加机油口盖,如发现有一股股浓烟冒出,说明气缸与活塞、活塞环漏气。
6)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一般不冒烟或冒一些清淡的灰白色烟,有时用肉眼难以看出,如发动机冒浓烟则是发动机有故障的表现,这种故障也会影响发动机功率下降,故应查一查冒烟的颜色。如冒黑烟是气缸内油多气少,燃烧不完全的表现;冒蓝烟是缸套和活塞、气门与气门导管等磨损间隙过大,使油底壳内机油窜入燃烧室烧机油的表现;冒白烟是燃油掺水和完全未燃烧的柴油汽化后从排气管冒出,应诊断其原因加以排除。
7)看一看喷油好不好,良好的喷油是不偏射、不滴油、油雾均匀、射程适当,在机体外可听到清脆的“扑哧、扑哧”声,用手抚摸高压油管可感到燃油“振动”感。这种办法也可诊断多缸机“振动”力的大小及无“振动”力的各缸工作情况,必要时,也可结合断缸检查,以便对症排除。
8)看喷油是否正时,也就是说供油提前角是否符合规定。各型号柴油机在说明书上都注明了各自的供油提前角是多少。如S195型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15°~18°。这是由于柴油喷入气缸后需要短时间的空气混合、加热后才能自燃,所以燃油喷入气缸的时间应在压缩行程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提前供油时间用曲轴转角来表示。供油过迟(提前角过小),柴油机起动困难,燃烧不完全,排气冒烟,功率不足;供油太早(提前角过大),柴油机工作时有敲击声,易损坏零件,起动时容易发生反转,同时也会影响发动机功率。因此,看点火的目的主要是查一查供油是否过迟或过早。
15.柴油发动机怠速运转不稳如何排除?
柴油机在怠速运转时忽快忽慢,但规律性不强,并有抖动,且柴油机在急减速、换档或带负荷时易熄火,此现象多是调速器有故障而引起的。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飞球磨损 怠速时,飞球的张开度最小,弹簧滑套因飞球的小滚轮磨损而过分地伸向飞球,与飞球本体发生无规则的直接碰撞,造成怠速不稳定。
(2)怠速弹簧性能不良或调整不当 柴油机运转时,负荷增加会使转速降低。若怠速弹簧或起动弹簧变软,供油齿杆就不能迅速地向增油方向移动以提高转速,严重时将造成柴油机自动熄火。
(3)稳速弹簧调整不当
在怠速运转时,因飞球离心力小,调速的控制力也小。如果柴油机骤然减速,供油拉杆的调节移动可能超过怠速位置,使柴油机熄火。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调速器盖后面设置正对供油齿杆推向怠速位置的稳速弹簧。若弹簧太软或调整偏后,将减弱或不起稳速作用,使怠速运转不稳定。
(4)低压油路供油不畅或含有水和空气 这将使供油量时大时小,特别在低速区域会导致柴油机工作不稳定。
(5)喷油泵支撑凸轮的凸轮轴锥轴承磨损过大 这种情况下会造成凸轮轴在轴向产生无规则的窜动,使柴油机转速不稳。
(6)喷油泵供油不匀、供油不正时或喷油不良 在低速运行的情况下,若供油不匀或供油不正时,就会对转速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不过这种不稳定表现得稍有规律,且周期性较短。
(7)气缸压缩力不足 气缸压缩力下降时,由于各缸下降的程度不一定相同,即使喷油泵供油均衡,燃烧情况仍有可能有区别,造成低速时转速不稳定。
16.柴油发动机“游车”如何维修?
所谓“游车”,是指柴油机在低速和中速的范围内出现周期较长且较有规律的时快时慢现象,这是调速反应过分滞后于实际转速变化的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调速器内部杠杆因连接销孔磨损而松旷 这种情况下,使增减供油量的双向调速运动产生了过多的变向滞后。发动机工作时,调速反应是必然滞后于实际转速变化的,但滞后量不能太大,否则就会产生较大的调节振幅。调节振幅过大,即当转速已经由于供油量的增减而导致转速升降时仍将继续增减燃油,直到转速超过调速器调节范围较大后,其强烈的反馈信号才通过调速器实现反向调节,结果使调速反应超出了预定的范围,造成了转速在某一定值附近反复有规律升降的“游车”现象。
(2)供油齿杆不够灵活 喷油泵的供油齿杆必须保持绝对的灵活,以保证调速反应的灵敏性。由于生锈、柱塞偶件紧固后变形、柱塞弹簧折断后齿圈与齿杆啮合处碾伤、齿杆端部轴套严重磨损、拨叉式油量调节机构的拨叉紧固角度不正确,以及国产喷油泵调速器的推力斜盘和飞球座的安装或配合不良等原因,都会影响供油齿杆的灵活性。当这种影响灵活性的阻力还未达到使供油齿杆完全不能移动的程度时,就会出现“游车”现象。若供油齿杆完全不能移动,出现故障现象将视齿杆停留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柴油机不能起动、不能熄火、转速不受控制、“飞车”等。
(3)稳速弹簧调整不当 这与怠速不稳定时稳速弹簧调整不当相似,此种情况之所以表现为“游车”,是因为稳速弹簧与供油齿杆不能共同灵活地起作用。
根据上面的情况分析,来进行修配和调整。
17.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如何维修?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见表4-1。
表4-1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18.离合器分离打滑如何维修?
离合器打滑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见表4-2。
表4-2 离合器打滑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续)
19.离合器抖动如何维修?
离合器抖动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见表4-3。
表4-3 离合器抖动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20.离合器异响如何维修?
离合器异常响动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见表4-4。
表4-4 离合器异常响动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21.变速器异响如何诊断排除?
1)变速器常啮合齿轮磨损严重,啮合不良。当柴油机怠速运转,变速杆置于空档时发出“当啷、当啷”的响声,如果拉紧手制动器,响声更明显,踏下离合器踏板,则响声消失。应成对更换齿轮。
2)一轴前轴承损坏或松旷。当柴油机怠速运转,变速器空档时响声不明显,当车辆起步的瞬间,发出强烈的响声,踏下离合器踏板响声消失。应更换轴承。
3)某档齿轮磨损严重、啮合间隙过大或过小或更换齿轮时未成对更换。当只在挂入某一档时有响声,说明该档齿轮啮合不良。应更换或调整齿轮。
4)二轴后轴承损坏或松旷。当在高速档行驶时正常,而低速档时有异响。将柴油机熄火,拆下传动轴,用手扳动二轴凸缘盘,若感觉有径向晃动,轴向间隙也较大,则说明二轴后轴承损坏。应更换二轴后轴承。
5)当中间轴轴承或二轴前轴承损坏或磨损时可造成异响;中间轴和二轴弯曲变形,造成轴线不平行也可使齿轮啮合不良而产生响声;润滑油不足、变质以及二轴齿轮内花键与轴承配合不当时产生异响。此时车辆行驶中各档均有响声。应根据不同情况更换轴承、校直或更换弯曲变形的轴,添加或更换润滑油等。
22.挂档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排除?
故障表现:在进行正常的变速操作时,变速杆不能挂入档位或挂入档位很费力,其原因与排除方法见表4-5。
表4-5 车辆行驶过程中挂档困难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23.“跳档”、“乱档”如何排除?
1)“乱档”,即变速器不能挂入所需档位,或挂入后不能摘档。主要原因与排除方法见表4-6。
表4-6 车辆行驶过程中“乱档”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2)“跳档”,即变速杆自动跳回空档,齿轮脱离啮合。主要原因与排除方法见表4-7。
表4-7 车辆行驶过程中“跳档”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24.变速器漏油和过热的原因有哪些?
(1)漏油 一般变速器漏油部位,可循迹发现,漏油原因:
1)变速器内齿轮油加注过多,超过加油液面高度。
2)油封磨损、硬化或失去弹性。
3)油封处轴颈磨损过大。
4)变速器盖及轴承盖安装螺栓松动或密封垫片损坏。
5)变速器上通气孔堵塞。
6)壳体裂纹与放油螺塞松动等。
(2)过热 变速器过热,可以根据过热的部位来判断,过热的原因如下:
1)齿轮啮合间隙过小。
2)齿轮轴弯曲或壳体轴孔不同心或不平行。
3)齿轮油量不足或黏度太低。
4)轴承或垫圈装配过紧。
25.农用三轮车V带打滑如何维修?
V带打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V带和带轮摩擦面上可能沾有油污;二是由于传动带张紧度,应当适当增加传动带张紧力。
检查V带张紧度是否适宜的方法:用手指压在V带中部,用49~78.4N的力能把传动带按下即可,如图4-1所示。否则,就要调整。
图4-1 V带传动装置
1—主动带轮 2—从动带轮 3—V带 4—飞轮
V带张紧度的调整方法:一般有改变张紧轮位置和改变两带轮中心距两种。飞轮与离合器之间的V带的张紧度一般依靠改变两带轮中心距的方法调整,即通过柴油机沿车架前后移动来实现的。调整时,首先卸下传动带罩,松开柴油机和车架之间的固定螺母,通过拧动锁紧螺栓,使柴油机前后移动,螺栓顺时针方向拧动,柴油机前移,传动带张紧度变大;逆时针方向拧动,柴油机后移,传动带张紧度变小。调整合适后,拧紧固定螺母。调整时,应注意使柴油机带轮与从动轮的端面在同一平面内,误差不得超过2mm,即主、从动带轮轮轴中心线要平行,轮槽中心线要对齐。
26.农用车自卸系统有哪些常见故障?如何维修?
(1)车厢不能举升 液压系统中管路堵塞或不畅。应检查进油口、回油口、油箱过滤网等是否堵塞。若液压油太脏,应更换液压油,清洁滤网。
安全阀开启压力低于车厢载荷所需的举升压力。安全阀弹簧折断或失效、钢球磨损严重,与阀座接触不良等。应更换弹簧或钢球,减小垫片厚度,并在试验台上重新调整开启压力。
换向阀阀杆与阀体内孔磨损过度,配合间隙增大,致使高压油自间隙处漏回油箱。应更换阀杆,并重新配对研磨。
齿轮泵不泵油。齿轮磨损严重,应更换油泵;齿轮泵端面严重磨损,卸荷片的隔压密封圈失效,泵内高、低压油路相通,应更换密封圈。
(2)车厢举升缓慢无力 液压系统漏油,油量和油压均不足。外漏现象可从管路接头或接缝处观察并加以排除;内漏可能发生在换向阀和液压缸内部,应拆卸检查修理。
空气进入液压系统,油箱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可先将油泵吸油管路上各处接头拧紧,再检查油管有无裂缝;清洗油箱滤网,再松开液压缸进油管螺母排除空气,看故障是否排除;否则可能是油泵的自紧油封漏气,应予更换。
液压油过稀,或油中杂质多,导致安全阀关闭不严。应更换合格的液压油,清洗滤网。
(3)车厢举升后不能保持中立,自动下沉
1)液压油外漏。一般多为管接头不紧或密封不严所致,应予拧紧。
2)液压缸内漏。如活塞与缸筒的橡胶密封圈失效、缸筒拉伤、活塞磨损等,均会造成液压缸内漏。应更换密封圈或活塞环,一般液压缸拉伤可用珩磨法消除。
3)换向阀内漏。其原因是阀杆与阀体内孔配合间隙过大,应予更换。
4)单向阀密封不严,可能是阀体与阀座配合面损伤,应予研磨。若弹簧力过弱,应予更换。
27.起动机有哪些常见故障?如何排除?
(1)起动机不转 接通起动开关,起动机不转。主要原因有:
1)连接导线接触不良或断线。若按喇叭不响,开前照灯不亮,则电路不通,说明与蓄电池接线柱接触不良;若喇叭响,前照灯亮,则表明起动线路不通,应检查起动线路有无断路处。
2)蓄电池无电或亏电,应充电。
3)起动机内部断路(又称开路)。用一根粗导线搭于机壳磁场引线柱上,如起动机空转正常,则故障在电磁开关。如仍不转,搭铁时又无火花,则起动机内部断路;若有强烈火花,则说明起动机内部搭铁或短路。不论什么原因,均要解体检查。
(2)起动无力 起动机转动缓慢无力,带动柴油机困难,或接通起动开关,起动机电磁开关只是“咔哒”一声,转速很慢,随之被迫停止。主要原因有:
1)蓄电池电不足。
2)换向器表面脏污,电刷磨损,接触不良或弹簧弹力不足。应擦拭、清洁、修磨电刷或更换。
3)电磁开关主触点烧蚀。应打磨修复。
4)励磁线圈或电枢线圈局部短路,指电路中电位不同的两点直接碰接或被电阻非常小的导体接通。外电路短路时,电流很大,有可能烧坏电气设备。
5)转子与定子局部擦碰。应拆卸检查。
6)起动机装配过紧,轴向无间隙,或轴承磨损,擦碰铁心。
(3)起动机空转 接通起动开关,起动机只是空转,不能啮入飞轮齿圈带动柴油机运转。主要原因如下:
1)接通电源,起动机转速很高,发出“嗡嗡”高速旋转声,但柴油机不转,可能是单向接合器失效。应拆下单向接合器,一手紧握单向接合器,另一只手用力转起动机小齿轮,若正反向均能转动,说明单向接合器失效。
2)起动时,伴有齿轮撞击的尖叫声,起动机小齿轮不能进入啮合,则可能是单向接合器缓冲弹簧折断或太软,应更换。也可能是起动开关行程调整不当,对于电磁开关可推动吸铁开关,压缩回位弹簧。当全力推到底时,小齿轮端面与推片之间的间隙应在0.5~1mm之间,若不足,可调节吸铁开关前端的调整螺钉,以防动触桥和静触点接触过早,小齿轮与飞轮齿圈尚未啮合就开始空转。
(4)起动机起动时有碰击声 接通起动开关,起动机转动时有碰击声,且不能带动柴油机运转。主要原因及排除方法有:
1)起动机小齿轮啮入困难,可首先摇转曲轴一个角度,再接通起动开关,如撞击声消失,且能啮入起动柴油机,说明飞轮齿圈部分轮齿损坏,应予更换。
2)曲轴转过任意角度都不能消除撞击声,且驱动小齿轮都不能啮入,应检查电磁开关行程是否过短,导致驱动小齿轮尚未啮入飞轮齿圈,即高速旋转。
3)若起动机固定螺栓或离合器固定螺钉松动,当接通起动开关,起动机壳体有明显抖动,应立即紧固。否则,可能造成起动机端盖折断。
28.照明电路有哪些常见故障?如何排除?
(1)照明灯不亮 由控制开关损坏、引线断路、灯座接触不良或搭铁不好引起的。
(2)照明灯工作时易烧断熔丝 由该电路引起的局部搭铁、灯座内触点或引线搭铁等引起的。
(3)前照灯远光不工作 由灯光继电器损坏或控制开关损坏等引起。
(4)前照灯远光常亮或不熄灭 由灯光继电器的触点烧结、释放电压过低、铁心剩磁等引起。
29.喇叭常见故障有哪些?如何排除?
1)喇叭不响。按下喇叭开关时,喇叭不响,检查熔丝良好。故障排除方法如图4-2所示。
2)喇叭长鸣。行车中,或接通电源开关后,喇叭长鸣不止。排除方法如图4-3所示。
3)喇叭熔丝一装上即熔断。排除方法如图4-4所示。
4)按下喇叭按钮开关时,喇叭无声响,熔丝随即熔断。排除方法如图4-5所示。
5)按下喇叭按钮时,灯光亮度变暗。在发电机与蓄电池正常时,可以认为喇叭耗电量过大。原因是喇叭触点烧结,铁心间隙过大。任意拆下一只喇叭接线柱上的引线插座,按下喇叭按钮开关。若喇叭的音量过小或有“嗒嗒”声,表明此只喇叭有故障,若发音正常,表明被拆引线插座的电喇叭有故障。
6)喇叭音质不好。排除方法如图4-6所示。
图4-2 喇叭不响的排除方法
图4-3 喇叭长鸣的排除方法
图4-4 喇叭的熔丝一装上即熔断的排除方法
图4-5 按下电喇叭按钮开关熔丝即熔断的排除方法
图4-6 喇叭音质不好的排除方法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农用车速查速修百问百答/包秀辉,王瑞丽,黄晓初编.—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
(新农村一技之长问答精编丛书)
ISBN 978-7-111-49230-6
Ⅰ.①农… Ⅱ.①包…②王…③黄… Ⅲ.①农用运输车-使用方法-问题解答②农用运输车-车辆修理-问题解答 Ⅳ.①S229.07-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11700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 100037)
策划编辑:连景岩 责任编辑:连景岩
版式设计:常天培 责任校对:肖琳
封面设计:张静 责任印制:乔宇
北京机工印刷厂印刷(三河市南杨庄国丰装订厂装订)
2015年3月第2版第1次印刷
130mm×184mm·8.75印张·201千字
0001—3000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49230-6
定价:19.8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电话服务
服务咨询热线:010-88361066
读者购书热线:010-68326294
010-8837920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