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应对方法

应对方法

事实上,在化学农药出现之前的近代植保大事件中,就有很多不喷药而防治病虫害大规模发生的著名例子。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暴发,作为欧洲人主食的马铃薯减产,导致了爱尔兰1/4的人被饿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湿度有关,人们发现,茎秆匍匐的马铃薯易感病。所以选择茎秆直立的马铃薯品种,做好农田排水、起垅栽培对预防马铃薯晚疫病有效。

19世纪的葡萄酒产业曾经是法国的支柱产业。葡萄根瘤蚜对葡萄植株来说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于1854年在美国被发现。1865年欧洲人在引进葡萄苗木时将葡萄根瘤蚜带入法国。这种害虫在法国葡萄园四处蔓延,导致法国许多葡萄园被葡萄根瘤蚜毁灭,但将葡萄树嫁接到天然免疫的美洲葡萄树的根部可以避免根瘤蚜的侵害。因此,法国人从美国又引进了抗葡萄根瘤蚜的野生葡萄砧木。虽然这些砧木遏制了葡萄根瘤蚜的危害,但又将葡萄霜霉病带到了法国。1878年开始,葡萄霜霉病对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葡萄生产再一次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到1882年发现波尔多液对防治葡萄霜霉病有效,才再次挽救了法国的葡萄产业。发展到今天,古老的波尔多液还是一种对人畜及其他非靶标作物相对安全的广谱性的无机杀菌剂,可用于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炭疽病、轮纹病、烂果病、霉心病以及苹果锈病、梨锈病。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柑橘种植者于1888年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大红瓢虫来成功防治吹绵蚧的经典案例。当时的吹绵蚧对南加利福尼亚的柑橘业造成严重的威胁,引进后第二年就有效地控制了吹绵蚧的危害。直到现在,澳洲大红瓢虫依然发挥着控制吹绵蚧为害的重要作用。

以上的例子说明,即使不用高毒的有机化学农药,我们也有办法控制病虫害。因此,1972年,科学家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概念,“综合”意味着像控制多种害虫的影响一样,协调使用多种方法控制害虫;“害虫”是指任何对人类有害的生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病原体和杂草;“治理”指的是从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考虑的一套规则。这个概念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对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专家采用的定义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一种害虫治理系统,根据相应环境和害虫种群动态,和谐利用所有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群维持在经济损害水平[1]之下”。

简单地讲,综合治理就是综合应用各种方法,例如,耕作、施肥、选草等田间管理的农业方法,果园招引各种天敌如鸟(建巢)、青蛙(果园旁建水池)、天敌昆虫(果园地面种花、草)等生物防治的办法,来防治病虫害,优先选用对人类没有毒害的、对环境安全的方法,实在没办法时再打药。

植物和人一样,生长健壮的植物很少发生病虫害。因此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是农业栽培管理。目前限制我国农作物健康生长和品质提高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由于劳动力缺乏和大型牲畜的消失,农村有机物难以还田,化学肥料的过度施用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如我国大多数苹果园有机质的含量不足1%,而在日本,一般的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5%,好的高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