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果实采收
苹果果实的品质与储藏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采收时期的影响。适期采收,不仅果实着色和风味好,而且储藏后果实品质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商品价值高。若采收过早,果实未完全成熟,果个小、外观色泽差、品质差,早采收一个月,产量至少会减少15%~20%。同时,采收过早,由于果实表面的蜡质层和角质层还没有充分形成,水分蒸发较快,易发生理性病害;若采收过晚,则果实不耐储藏,抗病能力低,易诱发各种储藏期病害。生产上常依据从盛花后的天数以及果实成熟期间品质及树势条件变化,即颜色、糖度、淀粉含量、风味、果肉硬度、酸含量、种子颜色、落果状况等来判断。但是哪一个条件都不能单独确切地判断采收适期。因此,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采收适期。简单地判断采收适期的依据和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依据盛花后的天数
盛花后的天数是从盛花的第二天开始计算到成熟的生育天数。由于生育天数受生育期间气象条件、栽培条件等的影响,但同一地区相同品种大体是一致的,一般而言,早熟品种在盛花后90~100天内采,中熟品种100~140天内采,晚熟品种140~180天内采。
苹果主要品种适宜采收期见表2-9。
表2-9 苹果主要品种适宜采收期
2.依据果实品质变化
可以根据苹果果皮的颜色确定采收适期,看颜色时主要根据底色来判断,当底色透出的颜色由绿变黄时即显成熟。也可以根据种子的颜色确定采收适期,种子的颜色变为褐色而且有一定的硬度时即表示成熟。但中熟和晚熟品种的种子成熟先于果实。因此,中、晚熟品种依据种子颜色判断采收适期比较困难,只有早熟品种的种子颜色变化和果实成熟基本一致,可以利用它判断采收适期。也可以通过果柄脱落的难易程度确定果实是否成熟,若果柄基层和果枝间离层已经形成,很容易就摘下,即表示成熟,反之则未成熟。另外,还可以利用果实的风味来进行采收期判断,风味是甜、酸、涩、苦,香气,牙感,果汁等综合性表现。长储果要求品种出现特有风味为适采期。短储果要求甜度不断增加,酸味变少,涩味、淀粉味几乎消失。
3.依据树势与气象条件
苹果树势不同,成熟期也略有不同。树势弱的成熟早,树势强的成熟晚。关于气象条件,成熟期降雨量少、日照多、气温高,特别是昼夜温差越大,成熟越早。
4.采收注意事项
一般除内袋7~10天,当果实外观质量达到商品要求时就可分批采收。先选采冠上、冠外果实,随后再采冠内、冠下果实。采收的主要原则是轻拿轻放,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应及时分拣、预冷后再入库,确保果实商品性。
1)采果人员必须剪短指甲或戴手套,以防指甲刺伤果面。采收时,用手托住果实,食指顶住果柄末端轻轻上翘,使果柄与果台分离;采摘后将果柄适当剪短,轻轻放入箱中。整个采收过程中都要轻摘、轻放、轻装、轻卸。
2)先采树冠外围和下部的果实,后采内膛与树冠上部的果实。
3)不宜在有雨、有雾或露水未干前采收,应在晴天上午6:00~11:00和下午4:00以后进行,以降低果实呼吸强度。
4)做到边采果、边分级,将病虫果、畸形果、损伤果拣出。
5)形成可追溯源头制度,装箱后应注明产地、果品标志和产品商标。
6)及时清理果园,收拾好残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