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虫害生物防治

苹果园虫害生物防治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储备了大量的可用于果树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策略包括保护天敌、增殖天敌和人工仿生三大途径。

1.保护天敌

保护天敌的途径是增加果园生态系统中植被的多样化,吸引利用自然天敌昆虫,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1)增加果园生态系统中植被的多样化吸引利用自然天敌昆虫 增加果园生态系统中植被多样化的具体措施就是果园生草技术,选留或人工种植一些花期较长的植物,以招引寄生蜂、寄生蝇、食蚜蝇、草蛉等天敌到果园取食、定居及繁殖。如行间种植光叶紫花苕子,春夏之交(6月中旬)苹果树上中华草蛉和小黑花蝽成虫的数量会成倍增加;种植紫花苜蓿3~5年后,果园益虫与害虫的比例也大幅增加。

除了种植天敌喜好的植物吸引昆虫天敌外,还可以配合农业措施,在果园内悬挂人工巢箱,为鸟类和其他天敌动物营造栖息和繁殖场所,可明显增加果园内益鸟数量。害虫和天敌大部分在树干基部土、石缝和主干基部翘皮缝里越冬。如小花蝽、小黑瓢虫在树干基部越冬,捕食螨、草蜻蛉、蜘蛛、黑缘红瓢虫在树干基部土、石缝里越冬。而多数害虫则在树体三主枝以上翘皮裂缝里越冬,如苹果小卷叶虫、星毛虫、山楂叶螨、苹果棉蚜、康氏粉蚧等。为了保护果园蜘蛛、小花椿、食螨瓢虫等天敌,可于树干基部捆草把或种植越冬作物、园内堆草或挖坑堆草等,人为创造越冬场所供天敌栖息,以利于其安全越冬。但同时,塔六点蓟马及好多种寄生蜂也是在树皮裂缝处或树穴里越冬的。为了既能消灭虫害又能保护天敌,可根据害虫与天敌的习性,把果树刮皮工作分两次来做,即冬季只刮三主枝以上部分,春季刮主干,主干基部不刮皮。绑粘虫带时绑在主枝下5~10cm处。或者直接改冬天刮树皮为春季果树开花前刮,此时大多数天敌已出蛰活动。如刮治时间早,可将刮下的树皮放在粗纱网内,待天敌出蛰后再烧掉树皮。虫果、虫枝、虫叶中常带有多种寄生性天敌,可以把收集起来的这些虫果、虫枝及虫叶放于大纱网笼内,饲养一段时间,待益害比合适时释放。

保护好果园周围麦田里的天敌,对控制果树上的蚜虫也有明显效果。如在陕西关中果麦混栽区,麦收前苹果园绣线菊蚜种群数量一般较大,天敌的数量较少。但是,麦收后(小麦种植面积大),天敌数量会很快上升,蚜虫种群数量会快速下降。离油菜田近的果园在油菜收割后的情况类似,由于油菜的收获时间比小麦的收获时间早,因此也可以在苹果园地边有目的地种植油菜,以供天敌栖息。

(2)有选择地合理施用化学杀虫剂 为保护天敌,应该选择高效、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对某一类害虫具有特异性的杀虫剂。一般来说,生物源杀虫剂,特别是微生物农药对天敌的危害轻,对环境比较安全。化学杀虫剂中的有机磷、氨甲酸酯、菊酯类均对天敌有较大的杀伤作用,但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如灭幼脲、除虫脲、吡丙醚等)则比较安全。如功夫对瓢虫和跳小蜂的致死率均达100%,灭幼脲3号和阿维菌素对瓢虫的杀伤率较高。但灭幼脲3号对金纹细蛾、跳小蜂较安全,有机锡类杀螨剂倍乐霜对赤眼蜂十分安全,尼索朗对捕食螨安全,灭幼脲、达螨灵、吡虫啉对草蛉等天敌比较安全。

除了选择性用药外,还要根据果园益害比决定喷药时机,如对叶螨类害虫,当益害比例在1∶30以下时可不喷药;当益害比例超过1∶50时,则需喷药防治。在全年的防治计划中,要抓住早春害虫出蛰期进行防治。降低生长期的害虫基数,可以有效地减轻后期的防治压力,减少夏季的喷药次数。喷药时注意交替使用杀虫机理不同的杀虫剂,以尽可能地减低喷药浓度和用药次数而不是将杀虫机理相同或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

多数天敌群体的发育落后于害虫,因此单靠天敌本身的自然增殖有时很难控制害虫危害。因此,应该在害虫发生初期自然天敌不足时,田间根据害虫种群数量提前补充释放天敌。在棉褐带卷蛾的卵盛期分4次释放120万~180万头/公顷松毛虫赤眼蜂,卵粒寄生率平均可达91.49%。其防效明显高于杀虫剂防治的果园。同时使大量天敌得到了保护,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的数量比喷药园高17倍。

2.增殖天敌

增殖天敌包括适当输引外地天敌,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昆虫或喷施害虫病原微生物,利用能引起昆虫致病的微生物防治害虫,是果树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下面介绍常见的昆虫天敌及病原微生物。

(1)昆虫病原真菌 引起昆虫疾病的虫生真菌种类很多,资源丰富。果树害虫生物防治中常用的有球孢白僵菌、绿僵菌、座壳孢霉、汤普森被毛孢及蚜霉菌。

白僵菌是目前使用较广的一种生防真菌,白僵菌孢子和石硫合剂混用可防治苹果靳氏苔螨,和斯氏线虫混合可防治果树豹蠹蛾。白僵菌在山东省苹果、梨、山楂和枣园内对桃小食心虫的自然感染率为4.8%~13.19%。高毒菌株生产的白僵菌剂在越冬代幼虫出土盛期和一代幼虫脱果盛期地面喷雾2~3次,防治效果为86.24%~97.77%。

绿僵菌是多种害虫的病原真菌,常见寄主主要有金龟甲、象甲、鳞翅幼虫、椿象等,目前美国、巴西已有绿僵菌商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沫蝉、蚊子等。国内应用其防治梨虎、天牛等。1987~1990年在陕南用绿僵菌孢子粉防治柑橘吉丁虫均到了良好的防效。绿僵菌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也效果良好。虫霉菌引入苹果园可以防治叶螨,座壳孢是粉虱和介壳虫的重要病原真菌,采用“钉叶法”“喷菌法”成功地防治了柑橘粉虱、橘黑刺粉虱和橘云翅粉虱。汤普森被毛孢是螨类的重要病原,可用于防治瘿螨、叶螨、植绥螨和镰鳌螨。

(2)昆虫病原细菌 目前已鉴定的昆虫病原细菌有100多种,其中被开发成产品投入实际应用的主要有日本金龟子芽孢菌、缓病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也就是BT)。应用最广的是BT。BT最早发现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较强毒性,后来发现该菌对双翅目、鞘翅目等7个目的昆虫也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用以防治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刺蛾等鳞翅目果树害虫,效果良好。

(3)昆虫病毒 已知的昆虫病毒有1600多种,可使1100多种昆虫和螨类发病,目前有几十种昆虫病毒被开发为商业性的昆虫病毒杀虫剂。昆虫病毒主要有两类,即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和颗粒体病毒(GV)。NPV的寄主包括许多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及鞘翅目等昆虫。GV寄主主要为鳞翅目幼虫,产卵、孵化期使用GV防治苹果蠢蛾,幼虫死亡率可达90%以上,并发现下一代幼虫有70%的感染率,可见具有相当长的残效。我国已有20多种病毒杀虫剂进入了大田试验。但在果树害虫防治上的昆虫病毒较少。

(4)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类专门寄生昆虫的线虫,它随食物或通过自然孔口(气门、肛门)、节间膜等进入昆虫体内,迅速释放其所携带的共生菌,使昆虫得败血病而死亡。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利用从国外引进的斯氏线虫、新线虫和从华北苹果园分离的斯氏线虫替代化学农药地面施用防治桃小食心虫,累计防治面积达几百公顷,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证明,昆虫病原线虫对多种果树害虫具有很好的寄生和控制效果,特别是对钻蛀害虫和在土壤内存活一段时期的害虫有特效,而且避免了使用化学农药对果品造成的污染。因此,利用病原线虫防治果树害虫,有广阔的前景。

常用的商品化的微生物杀虫剂见表3-4。

3-4 常用的商品化的微生物杀虫剂

978-7-111-51132-8-Chapter03-6.jpg

(续)

978-7-111-51132-8-Chapter03-7.jpg

3.果树害虫的天敌昆虫

害虫的天敌昆虫种类多、繁殖快,每种害虫几乎均有一些天敌昆虫,大多数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天敌不会污染农产品和果品,对人、畜及其他动物安全,更不可能致癌、致畸或不育;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不易使害虫再猖獗;天敌昆虫受风、雨、温度、湿度、光照或土壤酸碱度等环境影响比其他生物防治(如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为小,较易发挥防治的作用;天敌昆虫费用低廉,防治效果持久,防治一年后,几年内一般不必再防治;而且不少天敌昆虫还可兼治多种害虫,一些果园害虫的天敌昆虫还可兼治农作物、林木、蔬菜的害虫。1931年美国引进日光蜂,使苹果棉蚜不能猖獗。日本利用桑蚊寄生蜂防治苹果和梨树上的粉虱获得成功。20世纪50年代,山东引进日光蜂防治苹果棉蚜获得成功。

果树害虫的天敌昆虫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较猎物为大,大多数以捕食对象的体液为食,也有部分吞噬其肉体。寄生性昆虫一般较寄主小,几乎都是以其幼虫寄生。寄生性昆虫成虫在多数情况下是自由生活的,以花蜜、蜜露或寄主昆虫的体液为食料。寄生性昆虫远比捕食性昆虫为多。果树害虫的寄生性昆虫甚多,范围较广。为害果树的各种螨类如苹果全爪螨、山楂红蜘蛛、各种细须螨、瘿螨的天敌,除一部分为捕食性昆虫外,还有各种捕食性螨,如植绥螨、长须螨等,也可有效地抑制害螨危害。果树害虫的天敌资源丰富,保护和利用天敌的潜力巨大,是解决单纯使用化学农药与提高防虫效果的重要途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天敌昆虫。

(1)瓢虫 是果园中主要捕食性天敌,以成虫和幼虫捕食各种蚜虫、叶螨、介壳虫及低龄鳞翅目幼虫、梨木虱等。常见瓢虫有多异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二星瓢虫、食螨瓢虫等。瓢虫的捕食能力很强,1头异色瓢虫成虫1天可以捕食100~200头蚜虫;1头黑缘红瓢虫一生可捕食2000头介壳虫。另外,白条菌瓢虫还能捕食苹果白粉菌。

(2)草蛉 草蛉分布广、食量大,是捕食蚜虫、叶螨、叶蝉、蓟马、介壳虫及鳞翅目低龄幼虫及卵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常见的草蛉有中华草蛉、丽草蛉和大草蛉。1头普通草蛉一生能捕食300~400头蚜虫、1000余头叶螨,是苹果生长中期控制苹果黄蚜和植食螨的重要天敌。

(3)花蝽 是苹果园中最为常见的1种天敌,捕食各种蚜虫、植食螨、蛾类的卵和初孵化的鳞翅目幼虫,最喜食苹果瘤蚜和植食螨。小黑花蝽的捕食能力很强,1头成虫平均每天可捕食苹果树上各虫态的叶螨20头,蚜虫26.8头,一生可消灭2000头以上的害螨。

(4)塔六点蓟马 塔六点蓟马与深点食螨瓢虫、小黑花蝽、小黑隐翅甲等是春季苹果园中出现最早的天敌。塔六点蓟马的成虫和幼虫都捕食叶螨的卵。1头雌虫一生能捕食1700个螨卵。

(5)捕食螨类 是以捕食螨为主的有益螨类。植绥螨不仅捕食果树上常见的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二斑叶螨等害螨,还能捕食一些蚜虫、介壳虫等小型害虫。植绥螨发育周期短、捕食范围广、食量大、捕食凶猛。在25~28℃适温下,发育历期仅4~7天,比一般叶螨短1~2倍。1头植绥螨雌螨一生可捕食100~200头害螨。

(6)食蚜蝇 以捕食蚜虫为主,兼食叶蝉、介壳虫、蓟马、蛾蝶类的卵和初龄幼虫。成虫颇似蜜蜂,但腹部背面大多有黄色横带。每头食蚜蝇幼虫一生可捕食数百头至数千头蚜虫。

(7)蜘蛛 蜘蛛分为结网型蜘蛛与狩猎型蜘蛛两大类。结网型蜘蛛在高处或地面用蛛丝结成不同大小的丝网。丝网既是生活住所,又是狩猎工具。狩猎型蜘蛛不结网,无固定住所,常在地面、草丛、树上往返狩猎,捕食多种昆虫和甲壳动物。春夏季多见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等狩猎型蜘蛛,结网型蜘蛛则很少见。三突花蛛游猎于苹果树上,主要捕食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是早春果园蚜虫的重要天敌。

(8)螳螂 是多种害虫的天敌,分布广、捕食期长、食虫范围大、繁殖力强,在植被丰富的果园中数量较多。可捕食蚜虫、蛾蝶类、甲虫类、蝽类等多种害虫。1~3龄若虫喜食蚜虫。3龄以后捕食体壁较软的鳞翅目害虫。成虫则捕食蚜虫、叶蝉、盲蝽、金龟甲、桃蛀果蛾、梨小食心虫、棉铃虫等。螳螂食量很大,3龄若虫每头可捕食198头蚜虫、110头棉铃虫幼虫。

(9)赤眼蜂 是广寄生天敌昆虫,能寄生400余种昆虫的卵,尤喜寄生梨小、棉铃虫、黄刺蛾、棉褐带卷蛾等果树害虫的卵。赤眼蜂种类很多,果树上常见的有松毛虫赤眼蜂、舟蛾赤眼蜂、毒蛾赤眼蜂等。松毛虫赤眼蜂现在我国已可工厂化生产。在苹果园中主要用于防治梨小卷叶蛾。对卵块寄生率达90%以上,卵粒寄存率达80%~90%,可以使梨小卷叶蛾对果实的危害率降至2%以下。

(10)跳小蜂和姬小蜂 是寄生金纹细蛾的重要天敌。金纹细蛾跳小蜂将卵产于寄主卵内,当寄主幼虫近老熟时,跳小蜂的卵胚胎开始发育,最终导致寄主死亡。金纹细蛾姬小蜂为幼虫体寄生蜂。在用药较少的果园,寄生率一般可达30%~50%,高者达80%以上。

4.苹果园主要害虫生态调控体系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天敌对控制果园害虫,维持果园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果园种草、地面选留有益野生杂草、补充释放天敌以及选择性用药技术,重建果园生态系统来控制主要害虫,可使果园生态系统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用药量减少一半左右。在苹果园地面种植牧草或花生、油菜等覆盖作物,可促进天敌群落的早期发展,使优势无敌数量和种类大幅增加,蚜虫、叶螨为害高峰期推迟、峰值降低,很好地控制了前、中期害虫危害。果园生态系统的改善又促使农田(小麦、油菜)天敌季节性变动向果园迁移,进一步扩大天敌种群,达到控制中后期害虫的效果。果园行间种植黑草麦、荞麦、马铃薯、胡麻,可创造有利于益虫而不利于害虫的生长环境,果园益虫种类数量显著增加,而害虫(蚜、螨)数量剧减,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在北京生草果园,植被多样化有利于东亚小花蝽的发生和增殖。种植白花草木樨后,捕食性天敌拟长毛钝绥螨和中华草蛉等的个体数量和相对百分比增加,但小花蝽、塔六点蓟马和瓢虫类等天敌有所减少。而种植紫花苜蓿和夏至草,苹果园捕食性天敌数量增加,特别是紫花苜蓿和夏至草对东亚小花蝽的数量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完全依靠金纹细蛾寄生蜂就可持续而有效地控制金纹细蛾的危害。6月上中旬,刈割并树盘覆盖紫花苜蓿可明显增加树冠小花蝽数量,达到控制树冠叶螨和蚜虫的良好效果。5月上旬~6月上旬,东亚小花蝽主要在果园内夏至草和紫花苜蓿及苹果树冠之间互迁繁衍。6月中、下旬,由于园内生境的改变,大量东亚小花蝽飞离果园,迁入邻近菜地和玉米田内建立种群,至9月下旬,进入滞育状态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回迁至园边夏至草上越冬。

5.天敌昆虫的发生规律

在陕西洛川,生草苹果园6月前早期天敌(大草蛉和多异瓢虫)与主要害虫(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在空间上相遇概率较大,时间追随效应和控制作用明显。

在山东苹果园,前期天敌有草蛉、捕食蝽类(小花蝽)、捕食螨类(东方钝绥螨)和塔六点蓟马,均为果树叶螨和蚜虫的重要天敌。这些天敌均在果园内越冬,第二年发生期早,一般年份在自然条件下,6月即可形成群落,可有效地控制叶螨数量发展。麦收后,麦田天敌迁入果园,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小花蝽等优势度渐增,绣线菊蚜优势度下降。7月下旬~8月下旬,天敌塔六点蓟马随着山楂叶螨种群的增加,获得充足的食物,成为天敌优势种,8月下旬后,随着金纹细蛾种群增加,金纹细蛾姬小蜂的优势度增加。后期卵寄生蜂(如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幼虫的甲腹茧蜂、中国齿腿姬蜂、黄眶离缘姬蜂、黑青小蜂等天敌对食心虫和卷叶蛾类等多种鳞翅目害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6.昆虫性引诱剂诱杀害虫

利用性引诱剂可对害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果树生长季节,在果园内悬挂人工合成的昆虫雌性性外激素,可大量诱杀雄成虫,雄成虫的减少使雌成虫不能正常交尾,无法繁衍后代,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害虫数量,减少生产上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保护和利用天敌,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项较好措施。苹果园常用的有桃小食心虫性引诱剂、梨小食心虫性引诱剂、金纹细蛾性引诱剂、苹小卷叶蛾性引诱剂等。

【提示】 使用性诱芯操作简单,没有污染,不破坏生态平衡,有利于天敌保护、恢复及利用。

(1)诱芯的安置方法 取口径15~20cm的水碗或水盆,用略长于水盆口径的细铁丝横穿一枚诱芯置于盆口上方中央并固定好,使诱芯下沿与水盆口面齐平,以防止因降雨水盆水满而浸泡诱芯。做好以后,将水碗或水盆悬挂于果园。悬挂高度以诱芯距地面1.5m左右为宜。也可以搭建一个三角形支架,将水碗或水盆放于支架上,这种方法不易受大风影响。

安置好水碗或水盆后,向碗或盆内加入清水,再加约0.2%的洗衣粉。注意加水量为水面离诱芯下沿距离1~1.5cm。

(2)诱芯的放置密度 用于测报为目的的,要按照测报规范要求进行。如山东省地方标准《金纹细蛾测报调查规范》(DB37/T 364—2003)和《桃小食心虫测报调查规范》(DB37/T 363—2003)要求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设置5个水碗或水盆,碗或盆间相距50m。用于防治害虫为目的的,放置密度宜加大,一般间隔20~25m放置。地势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地或果树密度大、枝叶茂密的果园放置宜密一些,反之,地势平坦的洼地或果树密度较小的果园放置间隔可适当远一些。

(3)诱芯的放置时间 以测报为目的的,应在诱测对象越冬代羽化始期前放置。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金纹细蛾诱芯放置时间应于3月中下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桃小食心虫诱芯放置时间应于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停止。以防治诱杀对象为目的的,可根据不同诱杀对象田间为害世代和为害程度确定放置时间。如金纹细蛾田间为害主要为第3、4代幼虫,7月上旬~9月上旬是金纹细蛾第2、3代成虫盛发期,蛾量占全年发生量的80%左右,是利用诱芯防治的主要时期。桃小食心虫1年发生2代,年度间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差别较大,一般年份6月上中旬始发,7、8月两个月是越冬代和一代成虫主要发生期,也是利用诱芯防治的主要时期。

(4)水盆的管理与调查 水盆应每天检查1次,捞出盆内虫体,并向盆内补充所耗水分。用于测报的,要将捞出的虫体进行分类记录。诱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更换,1个月左右更换1次即可。

性诱芯使用注意以下问题:

1)性诱芯多用于测报,应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不能完全依赖诱芯防虫。如桃小食心虫诱蛾高峰期,结合田间始见虫卵时,是药剂防治关键期。

2)使用性诱芯要防止对有益昆虫的伤害。如金纹细蛾性诱芯对壁蜂有较强的诱杀作用,花期不宜使用。

3)使用性诱芯要每天捕捞、诱集成虫,经常补足诱捕液或加洗衣粉水。

4)对于孤立果园,一般年份仅使用性诱剂即可控制害虫。但连片果园必须统一使用性诱剂;否则,使用者可能会加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