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花叶病

十二 苹果花叶病

【症状】 该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绿色的叶片上出现褪绿斑块,使叶片颜色深浅不匀,呈现“花叶”状(彩图18)。严重时,褪绿部分可变黄色或白色,甚至枯死。叶片畸形,有时也出现叶脉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的“黄色网纹”类型。与小叶病不同的是,小叶病病叶失绿但叶脉保持绿色,而花叶病后期一般除叶肉外叶脉也会黄化、失绿。

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斑驳型。一般从小叶脉上开始发生,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鲜黄色,边缘清晰,有时数个病斑融合在一起形成大块病斑,病斑常彼此联合成大斑。

2)花叶型。病斑不规则形,形成较大的浅绿和深绿相间色带,边缘不清晰,病斑较大,一般发病较迟。

3)条斑网纹型。病叶沿叶脉失绿黄化,并蔓延到附近的叶肉组织,有时仅主脉和支脉黄化,变色部分较宽;有时仅限于主脉和小叶脉都呈较狭窄的网状纹。

4)镶边型。病叶边缘黄化,病叶其他部分完全正常,发生很少,只在个别高感品种上出现。

5)环斑型。病叶产生鲜黄色圆形、椭圆形或近似环状斑纹。

上述各种症状常混合发生,有时还可出现中间类型。感病后新梢表现最为突出,节数减少,但节间长度无明显变化。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通过嫁接传播,带毒接穗和砧木是主要侵染源,菟丝子也可传毒;另据报道苹果蚜及苹果木虱也可传播。病毒潜育期为3~27个月,萌芽后不久即表现症状,4~5月扩展迅速,其后减缓,秋梢生长时该病又重新扩展蔓延,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

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密切相关。土壤干旱、树势衰弱时,有利于病害发生、扩展和蔓延;高温多雨、肥水充足、树势强则发病轻;幼树比成株易发病。染病树逐年衰弱,病树果实不耐储藏,且易受炭疽病菌侵染,病树还易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发生。各品种间感病性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选用无病接穗和实生砧木,培育无病苗木;或将带毒苗木和接穗置于37℃恒温下培养28~40天,可获脱毒苗木;或将芽条在70℃热空气中10min,可获脱毒芽条。

2)清除传染源。认真检查苗圃内苗木,及时拔除病苗并集中烧毁;感病幼树及低效结果树及时刨除。

3)切断昆虫传播途径。于苹果蚜及苹果木虱危害前及时进行防治。

4)药剂防治。病初及时喷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病毒A)10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