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蛀干类

蛀干类

蛀干类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为害,引起树体长势衰弱,严重时造成受害枝干或全株枯死。苹果树蛀干类害虫主要包括天牛、吉丁虫、木蠹蛾和透翅蛾等。蛀干类害虫行动比较隐蔽、不易发现,等到发现有明显木屑及虫粪时,防治已晚。因此,蛀干类害虫一旦发生,危害严重,隐蔽难除。下面介绍几种苹果树上常见的蛀干类害虫。

1.苹果透翅蛾

苹果透翅蛾又名小透羽,在东北、西北、华北和华东苹果产区都有分布,是蛀干类中的重要害虫。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生较多,幼虫蛀害主枝、主干皮层,破坏输导组织,轻者受害树皮枯死,重者引起死枝死树。被此虫蛀处常引起腐烂病发生。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梨、桃、李、杏、樱桃和石榴等果树。

苹果透翅蛾幼虫为害的部位,多在树干、主枝粗裂皮缝和病虫伤口周围翘皮下。皮层被蛀的虫道里有褐色黏液,蛀孔周围有红褐色虫粪,易于识别。

【形态识别】 苹果透翅蛾形态见图4-25。

1)成虫:体长10~14mm,黑蓝色,有光泽。似蜂类,前翅狭长,中部透明,翅脉和翅缘黑色;雌蛾尾部有两簇黄色毛丝,雄蛾尾部呈扇状;腹部背面有蓝色横带。

2)卵:直径约0.8mm,椭圆形,黄褐色。

3)幼虫:老龄幼虫体长20~25mm。头黄褐色,体表着生浅黄色细毛,腹部末端黄毛较多。

978-7-111-51132-8-Chapter04-25.jpg

图4-25 苹果透翅蛾

4)蛹:体长12~14mm,黄褐色,近羽化时变黑褐色。

【发生规律】 苹果透翅蛾河北、辽宁、山东等地每年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皮下的虫道中越冬。第二年春季4月上旬天气转暖,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继续蛀食为害,5月下旬~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前,先在受害部内咬一个圆形羽化孔,但不咬破表皮,然后吐丝缀缠虫粪和木屑,做成长椭圆形茧化蛹,蛹期10~15天。成虫羽化时,将蛹壳带出一部分,露于羽化孔外。6月中旬~7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白天活动,交尾后2~3天产卵,1头雌蛾产卵23粒,产卵部位大多选在树干或大枝的粗皮、裂缝、伤疤等处。产卵前先排出黏液,以便幼虫孵化后即蛀入皮层为害,至11月开始做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减少腐烂病发生,保持树体光滑,可以减少苹果透翅蛾的危害。

2)春季刮治腐烂病时,发现有红褐色粪便处,用小刀挖出越冬幼虫,挖出后将伤口处削平,涂消毒保护剂。

3)8~9月在幼虫为害处涂5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或6~7月成虫羽化期喷药防治,乐斯本等有机磷类和杀灭菊酯等菊酯类农药是可选用的有效药剂。

2.苹小吉丁虫

该虫又名苹果小吉丁虫、苹果金蛀甲。此虫分布较广,是枝干主要害虫,一般在山地果园,尤以管理粗放的幼树园发生多,危害较重,引起死枝死树,甚至毁园。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沙果、海棠、红果和香果等果树。

苹小吉丁虫幼虫蛀害枝干,受害部位皮层枯死、凹陷、裂皮,呈黑褐色,虫疤上常有褐色黏液渗出。

978-7-111-51132-8-Chapter04-26.jpg

图4-26 苹小吉丁虫

【形态识别】 苹果小吉丁虫形态见图4-26。

1)成虫:体紫铜色,具金属光泽。雌虫长7~9mm,雄虫长6~8mm。头部短而宽,前端呈截形,翅端尖削,体似楔状。

2)卵:直径1mm左右,椭圆形,初产为乳白色,渐变为黄褐色。

3)幼虫:老龄幼虫体长16~22mm,体扁平乳白色。头小、褐色,大部缩入前胸内,外面只见口器。前胸特别膨大,中后胸特小。腹部11节,以第七节最宽。胸足、腹足均已退化。

4)蛹:长7mm左右。初化蛹为乳白色,渐变为黑褐色。

【发生规律】 苹小吉丁虫在辽宁、河北、甘肃和陕西等省1年发生1代,但在黑龙江和山西雁北地区有3年发生2代的。以幼虫在枝干受害处的皮层下越冬。第二年,3月中下旬幼虫开始串食皮层,造成凹陷、流胶、枯死等为害状;5月下旬~6月中旬是幼虫严重为害期,7~8月为成虫盛发期。成虫咬食叶片。成虫产卵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卵产在枝条向阳面,初孵幼虫立即钻入表皮浅层,蛀成弯曲状不规则的隧道。随虫龄增大渐向深层为害。11月底开始越冬。成虫寿命为20~30天,有假死习性。卵多产在枝干阳面嫩皮或枝上芽侧面,每处1~3粒,卵期10~13天。

【防治方法】

1)苗木检疫:加强苗木出圃时的检疫工作,防止传播。

2)生物防治:对防治吉丁虫有效的生物因子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啄木鸟喜食天牛、吉丁虫等蛀干类害虫。可于园内悬挂人工鸟巢和释放饵料,招引啄木鸟捕食害虫。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落叶松吉丁肿腿蜂、苹果小吉丁肿腿蜂、管氏肿腿蜂、苹果小吉丁刻柄茧蜂、乌黑刻柄茧蜂、苹果小吉丁长尾啮小蜂、苹果小吉丁扁体茧蜂和球腹蒲螨均对防治苹果吉丁虫有效。在苹果小吉丁虫成虫羽化前,将球腹蒲螨与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虫线清等交替使用,能对幼虫为害形成长效控制。

3)人工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捕捉落地的成虫;清除死树,剪除虫梢,于化蛹前集中烧毁;人工挖虫,冬春季节,将虫伤处的老皮刮去,用刀将皮层下的幼虫挖出,然后涂5波美度石硫合剂,既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又可阻止其他成虫前去产卵。

【提示】 由于成虫多在中午绕树飞行,喷雾时间可选择在上午9:00~11:00,此时苹果小吉丁虫多静伏在树上,防治效果较好。

4)药剂防治:幼虫在浅层为害时,应反复检查,发现树干上有受害状,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用煤油稀释20倍液,在受害区用毛刷一刷即可;苹小吉丁虫发生严重的果园,在成虫发生盛期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等连续喷药。

5)树干打孔注药:离树干基部30cm处斜向下45°打孔,每树不同方位钻孔2~4个,深4~8cm,选用阿维菌素等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打孔注药的方法也适合于防治其他蛀干害虫,将10%吡虫啉或3%高效苯氧威乳油打孔注射进苹果树主干,能够有效降低金缘吉丁虫虫口密度。

3.星天牛

星天牛又名白星天牛,全国南北方都有分布,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梨、桃、李、杏、樱桃、柑橘和枇杷等果树。幼虫在树干基部为害,木质部被蛀成许多虫道。受害处外面排出成堆虫粪。受害重的树,树体衰弱,叶发黄,甚至死亡。

【形态识别】 星天牛形态见图4-27。

1)成虫:雌虫长约32mm,雄虫长约22mm,全体漆黑色,有光泽。前胸两侧各有尖刺1个。鞘翅基部具多个黑色小瘤状凸起,可与翅基部光滑的光肩星天牛相区别。翅面上前后分布5排约40个白色斑纹。

2)卵:长6mm左右,长椭圆形,稍弯曲。初产时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

3)幼虫:老龄幼虫体长145mm,乳白色。头部黑褐色。前胸盾板有黄褐色似飞鸟形纹。

978-7-111-51132-8-Chapter04-27.jpg

图4-27 星天牛

4)蛹:乳白色,渐变为暗褐色。

【发生规律】 星天牛在我国1~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虫道里越冬。春季4月间老龄幼虫化蛹,5~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成虫羽化后先在树上取食为害叶片和细枝嫩皮,经过补充营养后交尾,10~15天后产卵。产卵部位是在树干距地面1~2cm范围的树皮里。成虫产卵前把树皮咬成“T”形裂口,然后产卵其中。卵经2周左右孵化,幼虫蛀入皮层里为害一两个月,然后再向木质部蛀入,将木质部串食成不规则的虫道。虫体长大又向根颈部蛀食,并向树皮外蛀开一孔口,排泄虫粪和通气。木质部的虫道里多充满木屑。11月间幼虫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5~6月成虫活动盛期,巡视捕捉成虫。利用天牛等蛀干类害虫喜欢在新伐林木上产卵繁殖的特性,于6~7月繁殖期,在园内设置杨、柳木段,供害虫产卵,待幼虫孵化剥皮捕杀。成虫产卵盛期在树干涂白可防止成虫产卵。

2)农业防治:可在园内栽种樟树,能明显降低有虫株率。

3)刮除卵粒和初孵幼虫:6~7月间发现树干基部有产卵裂口和流出泡沫状胶质时,即刮除树皮下的卵粒和初孵幼虫,并涂以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消毒防腐。

4)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果园挂粗20~30cm、长50cm的空心木或竹筒招引啄木鸟;幼虫为害皮层时,释放与虫口等量的斑头陡盾茧蜂;幼虫期或蛹期释放3~5倍数量的虫口管氏肿腿蜂。微生物菌剂对蛀干类害虫致死效果很好,但是在自然条件下持效期短,且人工多次喷雾成本高,所以可将微生物菌剂与昆虫引诱剂或生物天敌结合运用,如将松墨天牛的引诱剂与球孢白僵菌、无纺布菌剂联合使用,可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5)化学防治:在树干基部地面上发现有成堆虫粪时,将蛀道内虫粪掏出,塞入沾有8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5~10倍液的布条或废纸,或将56%磷化铝片剂(每片约3g)分成10~15小粒(每份0.2~0.3g),每一蛀洞内塞入一小粒,再用泥土封洞口。无公害苹果园推荐用噻虫啉0.5mL/cm和10%吡虫啉0.5mL/cm替代敌敌畏和氧化乐果,防效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