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潜叶蛾类

潜叶蛾类

苹果潜叶蛾是一类以幼虫潜食为害苹果叶片的鳞翅目害虫,在叶片上形成许多虫斑,减少光合叶面积,降低光合作用,促使叶片提前脱落,阻碍果实和树体生长,削弱树势,进一步影响第二年结果和产量。目前,苹果潜叶蛾不断在国内外苹果产区暴发为害,成为苹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我国为害苹果的潜叶蛾主要有金纹细蛾和旋纹潜叶蛾两类。

1.金纹细蛾

金纹细蛾又名金纹小潜叶蛾。幼虫从叶背潜入叶片,在表皮下潜食叶肉,使下表皮与叶肉分离。叶面呈现黄绿色、椭圆形、筛网状虫斑,似玉米粒大小。叶背表皮皱缩鼓起,使叶片向背面弯折、叶面拱起。虫斑内有黑色虫粪。严重时,每叶片有虫斑10多个,可造成早期落叶。

【形态识别】 金纹细蛾形态见图4-13。

1)成虫:体较小,体长约2.5mm,翅展约6.5mm,全身金黄色。头部银白色,顶端有两丛金色鳞毛,体背与前翅黄褐色,闪金光。前翅基有3条白色和褐色相间的放射状条纹。第一条沿前缘平伸,端部向下弯曲而尖,第二条在翅中室,端部向上弯,第三条沿缘平伸,末端向上弯曲。前翅端部前缘有爪状纹。

2)卵:扁椭圆形,长0.3mm,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

3)幼虫:呈细纺锤形,体稍扁,黄色。胸足较腹足发达,腹足不发达,第四对退化。

4)蛹:梭形,黄褐色,前端色深。翅、触角、第三对足先端裸露。

978-7-111-51132-8-Chapter04-13.jpg

图4-13 金纹细蛾

【发生规律】 金纹细蛾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4~5代,以蛹在受害叶片内越冬。第二年苹果发芽时羽化为成虫,一代卵主要产在发芽早的品种和根蘖苗上,落花70%~80%时是一代幼虫孵化盛期。落花后40天左右是二代幼虫孵化盛期,以后约35天发生一代。华北地区一般果园,一代幼虫发生高峰在落花后,二代幼虫发生高峰在麦收前,三代幼虫发生高峰在7月中旬前后,四代幼虫发生高峰在8月中下旬。第1~2代发生时间较整齐,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以后各代发生混乱,高峰期不集中。

成虫白天活动,卵产于叶背,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从卵与叶片接触处咬破卵壳,直接蛀入叶内为害,老熟后在虫斑内化蛹。成虫羽化时蛹壳的一半外露。

【防治技术】 防治金纹细蛾,以搞好果园卫生、消灭越冬虫源为基础,关键期喷药防治为重点,结合生物防治,维护和恢复生态平衡。

1)搞好果园卫生:落叶后发芽前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落叶,集中烧毁,并翻耕树下土壤,消灭越冬虫蛹。

2)性诱剂诱杀:从萌芽期开始,园内悬挂金纹细蛾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一般每亩悬挂2~3粒,一次悬挂持效期可达40~60天。

3)药剂防治:重点抓住关键期喷药。主要关键期为1~2代幼虫发生期,一般在落花后和落花后40天左右各喷药1次,可基本控制前期危害(危害较轻果园,落花后可不用药,但二代发生时必须及时喷药);后期因幼虫发生不整齐,注意在幼虫集中发生初期喷药即可。也可结合成虫诱杀进行测报,出现高峰后即为喷药防治关键期。常用有效药剂有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3000~4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2000~3000倍液、20%灭扫利或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及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适于金纹细蛾与螨类混发期使用)等。

4)生物防治:金纹细蛾的寄生性天敌很多,如金纹细蛾跳小蜂、金纹细蛾姬小蜂、金纹细蛾绒茧蜂等。有条件的果园,在使用专化性药剂(灭幼脲、杀铃脲、除虫脲)的同时,可适当释放寄生蜂,或对天然天敌加以保护利用。

2.旋纹潜叶蛾

旋纹潜叶蛾又名苹果潜叶蛾。北方大部分苹果产区都有分布。寄主有苹果、沙果、海棠、山荆子、梨等。以幼虫在叶片内螺旋形潜食叶肉,只剩表皮。幼虫排粪于蛀道内,形成一圈圆的黑色螺旋纹。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似病斑。严重时一片叶有十几个虫斑,叶片功能丧失,甚至提早脱落。一般年份叶片受害率可达20%。

【形态识别】 旋纹潜叶蛾形态见图4-14。

1)成虫:体长2~2.5mm,翅展6~6.5mm,体和前翅银白色。头顶丛生粗毛,触角丝状,银白色稍带褐色。前翅狭长,端部橙黄色,前缘及翅端有7条褐色纹,翅端下方有两个很大的深紫色或绛紫色斑。外缘和内缘具缘毛。后翅披针形,浅褐色,缘毛白色、很长。

2)卵:扁椭圆形,长约0.3mm。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mm,体型略扁。头黄褐色,前胸背板棕褐色。胸足暗褐色。头部较大,腹部各节间较细,略似念珠状。

978-7-111-51132-8-Chapter04-14.jpg

图4-14 旋纹潜叶蛾

4)蛹:体长3~4mm,纺锤形,略扁,浅黄褐色,羽化前变成黑褐色。

【发生规律】 旋纹潜叶蛾在辽宁、河北、山西晋中1年发生3代,山西南部、山东、河南、陕西1年发生4代,以蛹和茧在枝、干缝隙处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5月中旬成虫羽化,成虫白天活动,一代卵多散产在树冠内膛中下部光滑的老叶背面,以后各代分散于树冠各部位。每次产卵30粒左右,成虫寿命3~12天。卵期平均10天,初孵幼虫从壳下蛀入叶肉,取食叶片的栅状组织,少数从叶面蛀入为害叶片海绵组织,均不伤及表皮。幼虫期26天左右,老熟幼虫从虫斑一角咬孔脱出,脱出时吐丝下垂到下部叶片或枝条上,做白色梭形丝茧化蛹,茧呈“H”形。非越冬代老熟幼虫多在叶上化蛹,越冬代多在枝干粗皮裂缝中化蛹。前蛹期1~4天,非越冬代蛹期15天,越冬代达7~8个月。天敌有潜蛾姬小蜂、金纹细蛾羽角姬小蜂。

【防治技术】

1)人工防治:冬、春季刮除树枝和树干上越冬茧,清扫落叶,集中处理。

2)药剂防治:在越冬代和一代成虫盛发期喷施杀虫剂。用药参见金纹细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