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斑点落叶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初为浅褐色、灰色或白色圆形小点(直径2~3mm);后逐渐扩大成红褐色病斑(5~6mm),边缘紫褐色,清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病斑具不明显同心轮纹;有时数个病斑融合,成为不规则状(彩图12)。常扩展连合,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病斑,凹陷,直径多为2~3mm,有时数斑融合形成不规则大斑。长大后扭曲变形;病叶破裂或穿孔。7~8月发病盛期,病叶焦枯,早期脱落。枝条受害,在徒长枝或一年生枝条上形成灰褐色至褐色病斑(直径2~6mm),凹陷坏死,边缘开裂。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雨后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风雨传播。病原菌潜育期较短,一般为1~2天,每年在春梢期(5月初~6月中旬)和秋梢期(8~9月)两个危害高峰(落叶盛期),即可能造成大量落叶,在果实上以侵入点为中心,形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套袋果摘袋后病斑周围有花青素沉积,呈红色斑点。

病害发生与降雨、树势强弱以及苹果品种间感病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春季苹果展叶后,温度在20~30℃,雨水多、降雨早或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田间叶片迅速发病,在夏秋季,有时短期无雨,但空气湿度大,高温闷热,也有利于病害发生。此外,果园密植、树冠郁闭、杂草丛生、湿度大、通风不良及高温多雨时也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控制旺长,培育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树冠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地势低洼、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排水。

2)搞好果园卫生。结合冬剪,彻底剪除病枝;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初侵染来源。

3)药剂防治。5月中旬落花后即开始喷药,10天左右喷1次,需连喷3次左右;秋梢期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喷药1~2次即可控制该病危害。尽量掌握在雨前喷药效果好。常用药剂主要有:1∶2∶200倍式波尔多液或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6%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40%福星乳油4000~6000倍液、43%的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