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食叶毛虫类

食叶毛虫类

食叶毛虫主要是指幼虫体表具毛并以啃食叶片为主的一类鳞翅目害虫。该类害虫均具咀嚼式口器,蚕食叶片形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仅剩枝杆、叶柄或主叶脉,它们均营裸露生活。该类害虫繁殖力强,往往有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因而常形成间歇性暴发危害。

苹果树上的食叶毛虫类主要包括金毛虫、舞毒蛾、舟形毛虫、天幕毛虫、苹毛虫、美国白蛾等。它们为害范围均很广,除为害苹果树外,多种落叶果树均可受害。

金毛虫又名盗毒蛾。以幼虫为害叶片为主,可为害幼芽和嫩叶。小幼虫群集为害取食叶肉,稍大后分散为害,将受害叶食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全叶吃光(图4-8)。

978-7-111-51132-8-Chapter04-8.jpg

图4-8 金毛虫

【形态识别】

1)成虫:雄虫长12~18mm,翅展30~40mm,体翅均白色;雌虫长35~45mm,头、胸、腹部基半部和足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前翅后缘近臀角处有1~2个褐色斑纹,前翅前缘黑褐色,腹部末端具金黄色毛丛。

2)卵:直径0.6~0.7mm,灰黄色,扁圆形,中央稍凹陷,排列成块,卵块长带状,被黄毛丛。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40mm,体黑褐色,背线红褐色,体背各节具黑色毛瘤2对,瘤上生黑色长毛束和白褐色短毛,腹部第6~7节背面中央各具橙红色盘状翻缩腺。

4)蛹:体长12~16mm,圆筒形,黄褐色,腹部背面1~3节各有4个瘤。臀刺较长,约30根,排列紧密,弯曲。茧,浅褐色,长椭圆形,被幼虫脱落的体毛,黑色。

【发生规律】 金毛虫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2代,以3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枯叶内结茧越冬。第二年苹果发芽后,幼虫破茧转移至幼芽、嫩叶及叶片上取食。老熟后在树皮裂缝或枝叶间缀叶结茧化蛹。卵期7天左右,一般果区6月中下旬出现一代幼虫,8月上旬~9月上旬出现二代幼虫。小幼虫群聚叶上取食叶肉,稍大后分散为害。幼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受惊后卷缩落地或吐丝下垂。

2.舞毒蛾

舞毒蛾又名苹果毒蛾。以幼虫取食叶片为主,也啃食果实。低龄幼虫咬食叶片成孔状,大幼虫咬成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为害果实,幼虫啃食果皮,呈坑洼状伤疤。

【形态识别】 苹果毒蛾形态见图4-9。

978-7-111-51132-8-Chapter04-9.jpg

图4-9 舞毒蛾

1)成虫:雌雄异型。雄虫长约20mm,前翅茶褐色,有4~5条波状横带,外缘呈深色带状,中室中央有一黑点。雌虫长约25mm,前翅灰白色,每两条脉纹间有一个黑褐色斑点。腹末有黄褐色毛丛。

2)卵:圆形稍扁,直径1.3mm,初产为杏黄色,数百粒至上千粒产在一起成卵块,其上覆盖有很厚的黄褐色绒毛。

3)幼虫:老熟时体长50~70mm,头黄褐色、有八字形黑色纹。前胸至腹部第二节的毛瘤为蓝色,腹部第3~9节的7对毛瘤为红色。

4)蛹:体长19~34mm,雌蛹大,雄蛹小。体色红褐或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

【发生规律】 舞毒蛾1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树体枝干背阴面、梯田壁和石缝处越冬。第二年苹果发芽时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叶背,白天不活动,夜间取食叶片,受惊后吐丝下垂,可借风力传播。2龄后开始黎明下树,爬到树下土石缝、树干粗皮裂缝等处隐藏,傍晚再爬上树取食为害。幼虫老熟后,在树皮缝、枯枝落叶处或杂草丛中化蛹。

3.舟形毛虫

舟形毛虫又名苹掌舟蛾。以幼虫为害叶片。小幼虫群集啃食叶肉,剩下叶脉和下表皮,受害叶呈纱网状;稍大幼虫分散为害,多相对集中在一个枝条,取食叶片成缺刻,甚至只残留叶脉和叶柄,严重时将该枝条叶片吃光。

【形态识别】 舟形毛虫形态见图4-10。

1)成虫:体长约25mm。体黄白色。前翅有不明显波浪纹,外缘有黑色圆斑6个,近基部中央有银灰色和褐色各半斑纹。后翅浅黄色,外缘杂黑褐色斑。

2)卵:圆球形,直径约1mm,初产时浅绿色,近孵化时变灰色或黄白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mm左右。头黄色,有光泽,胸部背面紫黑色,腹面紫红色,体黄白色。静止时头、胸和尾部上举如舟,故称“舟形毛虫”。

978-7-111-51132-8-Chapter04-10.jpg

图4-10 舟形毛虫

4)蛹:暗红褐色,长20~23mm,密布刻点,臀刺4~6个,中间两个大,侧面两个不明显或消失。

【发生规律】 舟形毛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1~18cm土中越冬。第二年6月中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卵呈块状产于叶背。卵期7天左右,8月上旬幼虫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呈灰白色透明网状,长大后分散危害,白天不活动,早晚取食,常把整枝、整树的叶片蚕食光,仅留叶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的习性。

4.天幕毛虫

天幕毛虫俗称“顶针虫”。幼虫为害嫩叶和嫩芽。初龄幼虫先群集在小枝上食害嫩芽、叶,后群集在枝杈处吐丝结网,形成“天幕”。受害叶轻则残缺不全,重则全部吃光。

【形态识别】 天幕毛虫形态见图4-11。

978-7-111-51132-8-Chapter04-11.jpg

图4-11 天幕毛虫

1)成虫:雌雄差异很大。雌虫长18~20mm,翅展约40mm,全体黄褐色,触角锯齿状,前翅中央有1条赤褐色宽斜带,两边各有1条米黄色细线;雄虫长约17mm,翅展约32mm,全体黄白色,触角双栉齿状,前翅有2条紫褐色斜线。

2)卵:灰白圆柱形,高约1.3mm。每200~300粒紧黏在一起环绕在小枝上,如“顶针”。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60mm,背线黄白色,两侧有橙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各节背面有黑色瘤数个,其上生许多黄白色长毛,腹面暗褐色。

4)蛹:初为黄褐色,后变黑褐色,体长17~20mm,蛹体有浅褐色短毛。

【发生规律】 天幕毛虫1年发生1代,以孵化幼虫在枝条“顶针”状卵块中越冬。第二年苹果发芽时幼虫破壳而出,先在卵块附近枝上取食嫩芽和嫩叶,后在枝杈处吐丝结网,形成“天幕”。幼虫白天潜居网幕内,晚间取食为害。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离开网幕分散为害,食量极大,可吃光全树叶片。老熟幼虫遇振动吐丝坠落。6月上旬老熟幼虫纠缠在一起,做茧于卷叶内、两叶间或其他隐蔽处,在茧内化蛹,蛹期12~14天。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交尾后将卵产于当年枝条上部,幼虫孵后不出卵壳,在内越冬。

5.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数百头甚至上千头群集网内为害,啃食叶肉和上表皮,仅残留下表皮和不完整的叶脉,呈白膜状。5龄以后爬出丝网,分散为害,食叶成缺刻或光杆,严重时把全树叶片吃光。

【形态识别】 美国白蛾形态见图4-12。

978-7-111-51132-8-Chapter04-12.jpg

图4-12 美国白蛾

1)成虫:体长13~15mm。胸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翅纯白色。

2)卵: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光泽。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8~35mm。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类。

4)蛹: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部凹陷。

【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1年发生2代,以蛹在枯枝落叶、表土层及各种缝隙中越冬。苹果发芽开花阶段陆续出现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7月下旬是一代幼虫发生为害期,二代幼虫多发生在8月上旬~9月下旬,幼虫期长达30~58天。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数百粒成块产于叶背。初孵幼虫数小时后即吐丝结网。幼虫耐饥能力强,可停食4~15天,能随木材、苗木、果品等借助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

6.防治技术

对于食叶毛虫类害虫,除美国白蛾外,一般休眠期防治和生长期农业措施即可控制为害;少数发生较重果园,结合其他害虫喷药考虑兼治,也可进行控制;若发生严重果园,则根据害虫种类,及时在生长期喷药。

(1)休眠期防治

1)结合冬剪,注意消灭在枝上越冬的苹毛虫幼虫,彻底剪除并销毁天幕毛虫的“顶针”状卵块。

2)早春刮树皮,彻底清除树上、树下落叶,消灭各种在其内越冬的害虫。

3)早春翻树盘。将在土中越冬的害虫翻于地表,促进其死亡。

4)萌芽前,全园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40~60倍液,杀灭树上越冬的害虫。

(2)诱集越冬 从9月中旬开始,在树干上捆草把诱集害虫潜藏越冬,然后解除草把烧毁。此方法对金毛虫和美国白蛾有很好的诱杀效果。

(3)生长期人工防治 在幼虫群集为害初期,于果园内巡回检查,发现受害叶或网幕,连同害虫一起人工摘除,并集中销毁,减少果园内虫量。

(4)树干涂药 舞毒蛾发生严重的果园在苹果落花后,于树干上涂抹封闭药环,宽10cm左右,使幼虫爬上爬下时中毒死亡。下午4:00~6:00涂药效果最好,常用药剂有48%乐斯本乳油300~500倍液、50%斯赛尔乳油300~5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300~500倍液等。

(5)生长期药剂防治 落花后是金毛虫和苹毛虫的药剂防治关键期;6月中下旬是防治金毛虫一代幼虫的关键期;8月是舟形毛虫的药剂防治关键期,同时还可兼治金毛虫二代幼虫。舞毒蛾、天幕毛虫的喷药关键期为苹果开花前或落花后。苹果落花后发现网幕是防治美国白蛾的第一个关键期;8月发现有新网幕增加时,为药剂防治的第二个关键期。美国白蛾每个关键期需要喷药1~2次,其他害虫1次即可。常用有效药剂有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除虫脲浮剂2000~3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3000~4000倍液、50%斯赛尔乳油1500~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200~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24%美满悬浮剂4000~5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12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及1.8%齐螨素或虫螨克星或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等。对于结网幕的害虫,在药液中加入农药助剂如助杀1000倍液或助杀王1500~2000倍液等,可显著提高杀虫效果。

(6)灯光诱杀成虫 在害虫成虫发生期,于果园内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诱蛾灯,对天幕毛虫、舟形毛虫、苹毛虫、美国白蛾等害虫诱杀效果好。

(7)加强美国白蛾检疫 严格实行检疫制度,防止美国白蛾随木材、苗木、果品等借助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并组织有关力量,尽量彻底消灭该害虫的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