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蚜虫类

蚜虫类

蚜虫类是苹果产区的主要害虫。苹果园发生的蚜虫主要有绣线菊蚜、苹果瘤蚜和苹果棉蚜3种。前两种蚜虫主要为害苹果的新梢嫩叶,苹果棉蚜常群集于苹果的枝干、枝条、剪锯口、树皮裂缝及根部为害,吸取树体汁液。

1.苹果棉蚜

苹果棉蚜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主要群集在剪锯口、病虫伤疤周围、主干与主枝树皮裂缝内、枝条叶柄基部和根部吸食汁液为害,受害部位组织肿胀,多形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肿瘤,且肿瘤易破裂。受害部位表面覆盖一层蜡质、白色绵状物是该虫为害的主要识别特点。严重时果实也可受害,主要集中在萼洼和梗洼处,影响果品质量(图4-18)。

978-7-111-51132-8-Chapter04-18.jpg

图4-18 苹果棉蚜

【形态识别】

1)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长1.7~2.2mm,头部无额瘤,腹部膨大,黄褐色至赤褐色,背面有大量白色绵状长蜡毛,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

2)有翅孤雌蚜:体椭圆形,长1.7~2.0mm,头胸黑色,腹部橄榄绿色,全身被白粉,腹部有少量白色长蜡丝,触角6节。

3)有性蚜:体长0.6~1mm,触角5节。分有翅与无翅两型。

【发生规律】 苹果棉蚜1年发生14~18代,主要以若蚜在根瘤褶皱中、根蘖基部、枝干裂缝、病虫伤疤边缘、剪锯口周围及1年生枝芽侧越冬。4月中旬(芽萌动时)日平均气温7℃后开始出蛰、活动、为害,5月上旬若虫扩散转移到当年生枝条叶腋、芽基部为害,行孤雌胎生,5月中旬开始蔓延。此期虫群数量小,虫体易着药,是喷药防治的第一个关键期。5月中旬~7月初,棉蚜繁殖力极强,蔓延快,达全年为害高峰。棉蚜的繁殖适温为15~28℃,温度高于30℃时繁殖力下降。8月气温高,不利于棉蚜繁殖,加之天敌数量增加,棉蚜数量下降。9月中旬~10月,气温下降,适于棉蚜繁殖,出现一年中第二次发生为害高峰,是全年树上防治的第二个关键期。11月下旬若蚜陆续越冬。

苹果棉蚜的近距离传播以有翅蚜迁飞为主,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苗木、接穗、果实调运。

【防治技术】 苹果棉蚜的防治,以加强植物检疫为基础,早期彻底药剂防治为重点,尽量避免蔓延扩散为目的,采取综合措施集中铲除。

1)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棉蚜发生区(疫区),特别是发生园调运苗木、按穗及果实,防止传入非疫区。必须从疫区引种苗木接穗时,需经检疫部门检疫,并进行灭蚜处理后方准予运出:用48%乐斯本乳油或40.7%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彻底浸泡2~3min,晾干后即可。

2)清除越冬虫源: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刨除根蘖,刮除枝干粗皮、翘皮,清理剪锯口和病虫伤疤周围,集中杀灭越冬虫源。严重果园或树体,还可用48%乐斯本乳油或40.7%毒死蜱乳油200~300倍液涂刷剪锯口及病虫伤疤,铲除残余虫源。严重树体,还可用上述药剂800~1000倍液浇灌根颈部,该法灭蚜较彻底。

3)生长期药剂防治:萌芽后开花前和落花后7~10天是药剂防治苹果棉蚜的第一个关键期,开花前喷药1次、落花后需喷药2次(间隔期7~10天);9月棉蚜数量再次迅速增加时,是药剂防治的第二个关键期,一般喷1次药即可。目前对苹果棉蚜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8%乐斯本乳油1200~1500倍液、40.7%毒死蜱乳油1000~12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等,每种药剂建议使用不超过1次。喷药时,在药液中加入农药助剂如助杀1000倍液或助杀王1500~2000倍液,可增强药剂对苹果棉蚜的黏着和展着性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2.绣线菊蚜

绣线菊蚜又名苹果黄蚜。为害新梢,严重时可为害幼果。受害新梢叶片凹凸不平,并向叶背弯曲横卷,影响新梢生长。虫量大时,新梢及叶片表面布满黄色蚜虫(彩图25)。

【形态识别】 绣线菊蚜形态见图4-19。

978-7-111-51132-8-Chapter04-19.jpg

图4-19 绣线菊蚜

1)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6~1.7mm,宽约0.95mm。体近纺锤形,黄、黄绿或绿色。头部、复眼、口器、腹管和尾片均为黑色。腹管圆柱形向末端渐细,尾片圆锥形。

2)有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5~1.7mm,翅展约4.5mm,体近纺锤形,头、胸、口器、腹管、尾片均为黑色,腹部绿、浅绿、黄绿色,复眼暗红色,口器黑色,伸达后足基节窝。尾片圆锥形。

3)卵:椭圆形,长径约0.5mm,初产浅黄色,渐变黄褐、暗绿色,孵化前漆黑色,有光泽。

4)若虫:鲜黄色,无翅若蚜腹部较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发达,具翅芽、腹部正常。

【发生规律】 绣线菊蚜1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枝条芽基部和裂皮缝里越冬。第二年春苹果芽萌动后开始孵化,若蚜集中到芽和新梢嫩叶上为害,并陆续孤雌繁殖胎生后代。5~6月主要以无翅胎生繁殖,是苹果新梢受害盛期。新梢停止生长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其他寄主植物上为害。10月产生有性蚜,两性蚜交尾后陆续产卵越冬。

5~6月气候干旱时,蚜虫种群数量繁殖快,为害重。绣线菊蚜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

【防治技术】 只要不造成经济损失,就应减少生长期药剂防治。一般成龄树果园,5~6月新梢停止生长后,苹果黄蚜基本上会自然消亡。以休眠期防治措施为主,配合生长期药剂防治即可;危害较轻的果园可不用药剂防治;对于幼树园或严重发生果园,生长期及时喷药。

1)休眠期防治:苹果芽萌动时,均匀周到地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40~60倍液,对越冬卵杀灭效果显著。同时,可兼治多种果树害虫。

2)人工防治:蚜虫为害轻时,早期及时剪除个别受害新梢并深埋,即可基本控制绣线菊蚜为害。同时,还可保护和利用天敌,并有利于天敌数量的增长。

3)生长期药剂防治:往年为害较重果园,在萌芽后近开花时喷药1次,对控制全年为害有重要作用;危害严重果园,落花后至麦收是化学防治关键期。嫩梢蚜量迅速上升时(多为5月中下旬~6月初)开始喷药,7~10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常用有效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6%吡虫啉水剂2000~3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及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等。

3.苹果瘤蚜

苹果瘤蚜又名苹果卷叶蚜。成、若蚜群集叶片、嫩芽吸食汁液。通常仅为害局部新梢,受害叶由两侧向背面纵卷,有时卷成绳状,叶片皱缩,瘤蚜在卷叶内危害,后期叶片逐渐变黑褐色,最终干枯。严重受害新梢叶片全部卷缩,并逐渐枯死;受害梢节间短,枯死叶冬季不脱落(彩图26)。

【形态识别】 苹果瘤蚜形态见图4-20。

978-7-111-51132-8-Chapter04-20.jpg

图4-20 苹果瘤蚜

1)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4~1.6mm,近纺锤形,体暗绿色或褐色,头漆黑色,复眼暗红色,具有明显的额瘤。

2)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mm左右,卵圆形。头、胸部暗褐色,具明显的额瘤,且生有2~3根黑毛。

3)若虫:体小似无翅蚜,体浅绿色。

4)卵:长椭圆形,黑绿色而有光泽,长径约0.5mm。

【发生规律】 苹果瘤蚜1年发生10余代,以卵主要在1~2年生枝条上芽的两侧缝上越冬,也可在短果枝皱痕和芽鳞片上越冬。苹果芽萌动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孵化期约半个月。初孵若蚜转移至嫩叶上为害,经孤雌胎生繁殖,扩大种群数量,并逐渐在新梢上扩散为害,导致叶片纵卷。5~6月为害最重,10~11月出现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

【防治技术】

1)休眠期药剂防治:苹果萌芽前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40~60倍液,对越冬卵杀灭效果显著。

2)人工防治:结合冬剪,剪除受害枝梢,铲除越冬场所;落花后半个月内,经常检查,发现受害枝梢,及时剪除销毁。

3)生长期药剂防治:受害严重果园或树,生长期及时喷药防治。关键喷药时间应掌握在越冬卵全部孵化之后、叶片尚未卷曲之前进行。一般发芽后半月左右、开花之前,喷1次即可。常用有效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等。也可结合苹果棉蚜防治,一并进行。

4)药剂涂干:一旦错过防治良机,叶片已开始卷曲时,喷药防治已基本无效,可采用树干涂药方法防治。具体方法为:将啶虫脒乳油10倍液用毛刷沿主干或受害部位下部主枝涂一圈,宽度约为主干或主枝的半径至直径。若树皮厚而粗糙,先用刮刀刮去老皮(稍微露嫩皮即可)后再涂药。涂药后马上用塑料膜包好。蚜虫死后(约7天)及时取下包扎物,以免树皮溃烂。该法在缺水的山区较适用,不伤害天敌。注意刮皮不可过重,否则可能死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