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圆斑根腐病

苹果圆斑根腐病

症状

1)根部症状。该病发病时,吸收根基部形成一个红褐色的腐烂小圆斑,随着病斑的扩展和相互愈合,深达主、侧根的木质部,使整段根变黑死亡。而后病根逐级蔓延,从吸收根开始发病,使支根、侧根、主根依次染病,并在各级根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病斑。病根也可因树势的强弱交替反复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新根,病健组织交错,病部变为凹凸不平。

2)叶片症状。

①叶缘焦枯型:发病时间多在花后,主要表现在新梢叶片,病株叶片的尖端或边缘发生枯焦,中间部分保持正常,病叶不会很快脱落。

②叶片青干型:它是叶片萎蔫型的继续,病株叶片骤然失水青干,多数从叶缘向内发展,也有沿主脉向外扩展的。叶片由于失去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在短时间内由萎蔫转青干,而后在青干与健全叶肉组织分界处出现明显的红褐色晕带,严重时叶片不久即脱落,枝条或树体死亡。

③叶片萎蔫型:春季发病表现萌芽迟缓,整株或部分枝条生长衰弱,新梢生长缓慢,叶片小而黄,叶丛萎蔫,严重时枝条失水,花蕾不能正常开放。夏季发病多在7~8月,主要表现在新梢叶片上,早晚气温较低时,叶片表现正常,中午气温较高时叶片表现萎蔫,持续一段时间后,枝条失水皱缩,有时表皮干死、翘起,呈油皮纸状。

④枝枯型:它是根部腐烂严重,大根已烂至根颈部时呈现的症状。病株与烂根相对应的主枝或骨干枝坏死,皮层变褐下陷,坏死皮层与好皮层分界明显。后期坏死皮层崩裂,极易剥离,其上不着生小黑点状病原菌。枯枝木质部导管变褐,与地下烂根中变褐导管相连接。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作为病原的几种镰刀菌都是土壤习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进行腐生存活,同时也可寄生为害寄主植物。只有当果树根系衰弱时才会遭受到病菌的侵染而致病,因此干旱、缺肥、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大小年严重、杂草丛生以及其他病虫(尤其是腐烂病)的严重危害等导致果树根系衰弱的各种因素,均可诱发病害严重发生。

1)果园有机质含量低或者长期偏施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或排灌设备差,雨后不能及时中耕,土壤板结严重等。

2)果园管理粗放,早期落叶病、腐烂病或叶螨等病虫害发生严重或者大小年现象严重。

3)连年环剥,处理部位愈合不良,导致树体养分疏导不畅,根系生长不良。

4)果园土壤缺钾。施钾量大或不缺钾的果园,发病就轻或几乎不发病。而在缺钾的果园树体容易发病,这在连年间作红薯、马铃薯、西瓜等需钾量大的果园表现十分明显。

防治方法

1)应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施肥时可以有机肥为主,增施以钾肥为主的无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病害发生。

2)当病害初发生时,应每10~15天喷施1次400~600倍的氨基酸,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并合理疏花疏果,或摘除树上所有果实,减轻树体负担,增强树势,集中营养壮根抗病。

3)病害较轻可进行晾根杀菌。将根部周围土壤挖出,晾晒1~2天。病害较重时,则应视病斑多少或病根的多寡,刮除病斑或切除病根,并浇灌25%丙环唑乳油2000~4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等杀灭病菌,等药液完全下渗后,再回填草木灰和腐熟农家肥,配合适量有机或无机生物肥以提高防治效果。

【注意】 处理病树前先在其周围开挖隔离沟,回填药土,防止病菌蔓延扩展;处理病根后开挖的病部土壤也要运出园外集中处理,防止再次传播蔓延。另外,灌根不宜采用石硫合剂或硫酸铜等强碱性杀菌剂,这类杀菌剂处理后杀菌虽好,但增加了根部土壤的酸碱度,不利于养分的转化吸收,反而限制了根系的生长而导致病害复发。

4)土壤消毒灭菌。每年早春果树幼芽萌动和夏末时进行:以根颈为中心,开挖3~5条放射状沟,深为70cm,宽为30~45cm,长到树冠外围。灌根有效的药剂主要有: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400倍液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