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三十多年之前,那时候我近三十岁,来到复旦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我们有一门英语精读的课程,其中有一篇文章我印象极为深刻。那文章题目似叫“2048年的学校”。文章讲了这样的故事,在2048年的某一天,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家里玩耍。其中有一个孩子爬到了房子的阁楼上,偶然发现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书。孩子们都很好奇,不知其为何物。然后跑去问他们的老爷爷,老爷爷就耐心地告诉他们,说这是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用的书。老爷爷说,我们那个时候,上学是要拿着这样的书本的,是要集中到一个称为学校的地方去听老师上课的,如此云云,讲得天花乱坠,令孩子们羡慕不已。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们,压根儿就没见过书本,没有去过学校,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学校以及学习的形态和方式。
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后来的发展轨迹表明,这样的趋势还真值得给予高度关注。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接续更替,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有着非凡的意义。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变革性的技术,改变了人类知识创造与传播的方式,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正对整个教育生态进行渗透,推动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网络技术教学应用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网络自主学习等,从不同角度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突破传统课堂的新模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边界,拓宽了课堂疆域,改变了传统教学流程,重新定义了课堂概念,把传统的封闭式、标准化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融合、个性化的新时空教学系统。这一教学模式既让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成为可能,也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奠定了基础。但是同时,也毫无疑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实属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网络+”时代的思政课也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平台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当前,把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青年学者张蕾蕾正是呼应这一时代要求,立足对教学模式方法的长期探索实践和跟踪研究,以及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成功运用,著文成书。
本书是张蕾蕾老师主持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传承研究”(2018BDS009)阶段性研究成果。书稿紧紧围绕“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智慧教学”这一根本问题,清晰阐述了“网络+”时代军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与要求、翻转课堂的起源与理论基础,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重点论述了军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而就如何具体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应用手册”。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困境及其阻抗因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阐明了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重大意义及其路径保障,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二是书稿在具备理论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的同时,行文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对翻转课堂进行多维透视,力求构造一幅立体化、全息化翻转思政课堂景象;三是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军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流程、教学互动、考核评价等具体操作性规程,对于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及其成效与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张蕾蕾老师的专著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支撑,既有学术探讨又有实用价值,相信广大教育信息化实践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学研究人员可以从中获益匪浅!
是为序。
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
复旦大学教授
202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