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弱势(W)
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就是一分为二的辩证看待事物。纵使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优势,我们也要在“翻转课堂热”中进行冷思考,不忽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发展时间不长,实践研究不足,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诸多关键要素还需进一步磨合的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展开对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运用中劣势的具体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从而能更好地规避不足、发扬优势。
1.实践应用经验不多
“翻转课堂”于2007年开始在国外出现,2011年流行开来,并于当年底被引入国内。虽已有数年发展,也总结了一些典型案例,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率并不高,总体而言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这一现状制约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运用中的持续深化,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授课时间地点安排的问题
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时空的翻转,要求学员在课后花较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这就打破了现有正课和课余时间的界限和45分钟的课时安排,需要学校在教学时间的统筹上做出适当调整予以支持。
(2)班级制条件下学习人数的限制
实际中的思政课堂人数一般在40~100人,20~30人的小班编制较少。在这样的多人数班级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难度较大。学员是否真的完成了课前对知识的初步学习,一节课的时间如何有效地组织学员参与教学活动,怎样实现翻转课堂提出的个性化指导?这些都是实施翻转思政课堂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课程适用性的问题
回顾翻转课堂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国外相关教学实验多运用于理工类课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理工类课程知识点明确,很多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逐一讲授相关概念、公式、例题或实验等,即可实现教学目标。理工类的学科特点显然更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则涉及多学科的内容,多为思想、情感等精神层面的理解与学习,强调师生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必须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特点开展探索研究。
2.网络教学条件不足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教员制作教学视频、学员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到个性化与协作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网络条件支持。而且决定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程度。利用信息技术为学员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其中也涉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通过平台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制订学习计划,教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而当前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主要依托军事信息综合网建设,受其带宽影响,几乎所有的相关网站网页访问速度都“跟不上”,图片卡顿、声音延迟、画面失真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访问体验。同时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对学员的课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编辑都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技术支持,不同课程的视频设计也应有不同的风格。翻转思政课堂的实践需要给授课教员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且从视频的设计、到制作、到发布形成规范化流程,为后续教学视频的制作提供经验。综上所述,专业的视频录制设备以及专业的网络平台搭建及维护,都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资金及设备投入。
3.教员能力素质欠缺
翻转课堂是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基于信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更需要教育者拥有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翻转课堂首要“翻转”的就是观念。首先,教员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适应新型的教学理念,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如何做好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转变,如何带动课堂的讨论气氛,如何引导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都是对教员能力的新挑战,同时也大大考验教员的课堂管理能力和对课堂氛围的把控能力。其次,由于翻转课堂的运用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教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信息整理汇编等能力。教员需要及时在线上线下和学生对话,从而掌握学员的课前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最后,知识点的提炼与微视频的制作也对教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员既要对知识点有深层次的理解把握,又要掌握能将其充分转化为视频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的微视频录制技能。而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员多为社会科学相关学科背景,所拥有知识框架和能力结构较为单一,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上先天不足,缺乏敏锐的网络教学素材意识,不能及时把握网络教学素材。因此,教员须积极变革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技能素质,采取多样丰富的课程教学模式,切实转变为学员的指导人和帮助人。教员专业能力提升在翻转思政课堂的构建中可谓迫在眉睫。
4.学员自主能力不够
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要求学员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后,自主完成课前练习并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总结问题,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员、同学进行讨论。这一切流程都是建立在学员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学员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课程内容的自学,并善于在课前练习中提出质疑,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够在网络中进行资源检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员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员从小便养成了被动接受各种知识、观点的习惯。在讲究标准化答案、唯一性答案的中国教育体系里,学员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也都非常薄弱、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翻转思政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在当前未能得以推广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5.教学效果评价不易
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有利于及时有效反馈教学成果,衡量教学实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并且通过对监控结果的分析,促进教学活动的改进和完善,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及体系能够充分反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教学成果,为教学活动的完善提供依据。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课堂引导—践行感悟”等3个阶段,都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体系和评价方式。在自主学习阶段,学员在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中,无论是态度、进度、还是教材的理解情况等,都需要结合平台中的具体的情况记录来进行综合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则需要根据学员的课堂表现情况、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践行感悟阶段则需要从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表现中进行教学评价。然而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纸笔测试为依据,而这种评估方式显然不能评估出学员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探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