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理论

(六)混合学习理论

目前关于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定义并没有一致的看法。Singh和Reed提出了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经典定义:混合式学习注重应用“恰当的”教学技术与“恰当的”个人学习风格相匹配,以便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技能传递给“恰当的”人。这个定义揭示了混合式学习的核心,即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在教学内容、方式、环境、评价等维度上进行混合,从而具备多种元素的整合优势。显而易见,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翻转课堂综合体现了“获取观”和“参与观”两种学习观、“教学认识论”和“教学交往论”两种教学本质观、以及“讲授法”和“探究法”两种教学方法,并能够综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优点,具备理论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在教育目标上,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主要是以内容学习为主,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相关的知识;课中的问题解决或者合作探究主要是以能力发展为主,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高阶的认知能力,或者实现情感和心理运动领域的教育目标。因此,翻转课堂是内容学习和能力发展的混合。

在教学组织上,翻转课堂作为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的混合,学习空间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室的局限,可能会选择在野外、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进行;在学习时间上翻转课堂是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混合;在学习形式上,翻转课堂是个体学习和团体学习的混合;在教学评价上,翻转课堂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混合。

简而言之,翻转课堂体现了现代教育综合和多样化的重要特征,也为信息技术深度介入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贯穿、融合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能够真正做到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技能,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恰当的”人,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