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S)

(一)翻转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S)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教育教学工作“活起来”,有利于加快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思政课教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推进学习历程打破时空局限性,使学员接受信息的内容和途径更加多样化,使枯燥的思政课变得富有趣味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时代感和感召力。同时,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教与学有机结合,学员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员可以便捷、有效地关注学员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对成功构建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1.教学过程的开放创新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是在“教员—教材—学员—教室”的闭合教学结构系统中进行的,教员依照既定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在固定教室、规定时段的特定时空里组织教学。课内,教员唱主角,学员缺乏话语权,互动较少;课后,师生和生生间很少交流、探讨思政课程的学习内容。

翻转课堂的引入突破了时空的束缚和限制,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处理、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思政课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时空和传统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便捷性和创新性。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重构开放的教学流程,建立起在线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3个空间,形成了“自主学习—课堂引导—践行感悟”的教学流程,实现了教学活动的无缝对接,同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运用最恰当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在线教学空间里,教员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精心制作的学习资源,增强课程针对性,帮助学员顺利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达到初步的知识目标。传统课堂教学空间作为在线教学空间的补充,既增强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降低网络教学环境中负面信息对主流价值观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注重学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运用小组讨论、专题辩论等教学方式培养学员正确的价值观。而实践教学空间作为理论内化的必然要求,学员通过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对知识的认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目标,实现知行合一。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创新方式方法,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新时代的翻转思政课堂就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实现三大教学空间的有机衔接。在翻转思政课堂的课前在线教学阶段,让学员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然后在课堂上采用问题探究、专题讨论、小组辩论等多样化教学法,课下师生密切沟通交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互动学习气氛,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翻转思政课堂的课堂教学阶段则注重开展实践教学,主张内外课堂的融合。而翻转思政课堂的实践教学既是学员互助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可见,翻转思政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三大教学空间为主线,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恰当运用于不同教学阶段,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对接,从而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

教学资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任何时期都是教学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本资源、图形图像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等多种类型[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应用的单一性弊端,创新教学资源获取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涵盖范围广、种类多,且处在不断的拓展中。如随着军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不断整合利用,除网络资源外,各类纪念场馆、教学(纪念)场馆也不断地被扩充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中,翻转课堂的运用扩展了教育资源的开拓和实践,辅之以视频教学的方式传播知识,不仅突破了课堂空间限制,还帮助师生从教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学员不仅可以获取海量信息,教学资源在质量上也得到优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体现了新时代教学资源的全面性特征。一方面,在翻转思政课堂的课前学习环节中,学科资源网站、资源库等网络和实体信息载体汇集了大量而广泛的教育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工具书等,师生拥有大量翔实的教学资源,这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了材料,为师生互动研讨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教学资源数量繁多,内容更是全面细致,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得到更新,只要你轻敲键盘就可以自由获取,能全方面满足师生的多种需要。教员可以从铸魂育人的现实需要和青年学员的认知特点出发精心制作多样教学视频,满足不同学员的兴趣爱好,真正做到分层分类和精准教学,促进学员的个性发展。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教学资源选择范围不断扩大,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重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更能实现自由共享。借助于网络平台完成信息的筛选和传递、知识的传送、数据图片以及视频的处理,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使零散的材料系统化,海量资源唾手可得,这些信息资源可以存储在便携式的U盘中、甚至上传至云盘中,也可以在云课堂中进行学习,在需要的时候轻松点击即可获取。资源共享有了先进的技术支撑,学习可以率性而为,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这就将教员从繁重的课堂讲授中解脱出来,可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备课、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准备更加充分,教学活动的进行也更加顺利;将学员从陈旧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也给学员学习带来了便利;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增多,也促进了学员认知、情感内化等多方面的发展,而这些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

3.教学方法的互动个性

翻转思政课堂凭借信息技术的支持,颠倒了课堂教学顺序,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将传统的“师-生”模式变为“师生-生生”模式,将单向教学变为双向互动教学,也促使“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突破。

教学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教学主客体的互动,互动是师生彼此沟通传达信息的重要形式,更是加深认识体验,深化情感认知的重要渠道。学员正是在课堂的交往互动中获取了知识,拓展了思维,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还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它对学员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时间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最佳时间,这一创新模式给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对话的时空,在这一场域内师生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扰畅所欲言对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应用翻转教学模式的思政课堂上,教员不再一味地灌输知识,学员也无须被动地接受。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在于“学”,而不是“教”。翻转思政课堂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讨论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引导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教员的地位也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引导学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员。学员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完成测试,掌握基础知识,奠定思想基础,学员“有备而来”,而不是头脑空空地等待教员灌输,基于这样的学习准备,对于思政课堂的对话学员更能得心应手,学习态度也更加积极。思政课堂中教员不用重复讲授一些基本知识,而侧重于知识内化和情感升华,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师生、生生有效对话交流展示的时间,为学员提供了展示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同时也使学员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就能消化吸收知识,课后练习实践更加游刃有余,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随之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沟通,学员与教员及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发表看法,分享经验,相互启发,相互提高。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形成开放交流的沟通平台,又可以加强教员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小组互助合作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得到调动,学员知识理解、情感交融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相比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基于教学资源的自由获取特点,让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选择恰当的学习时间和环境自定学习节奏,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契合了网生一代青年学员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爱表现、重参与的心理行为特点。翻转思政课堂不再是需要被动的接受知识和理论的场所,而是师生相互学习探讨、互动交流的平台。学员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时间、场所有自主的选择权;学员在线下课堂内、线上讨论区能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与教员和同学平等交流、合作互助。传统的“满堂灌”的思政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究与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坛,学员的求知欲、探索欲、表达欲和创新欲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学成效的最优化也得以实现。从中不难看出,班级授课制中“不同学员、同一时间、同一教室、同一讲解”的传统教学严重制约了学员发展,束缚了学员的思维,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难以实现。而翻转思政课堂的实施则实现了“教”与“学”的时空转化,不仅变革了教学主体,也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回归课堂教学真谛,使个性学习不再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