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联思维

(二)关联思维

在互联网语境中强调关联思维,是因为“万物互联”已经从理想成为现实。关联思维是“世界普遍联系”原理与“互联网特性”相结合延伸出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时看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理性地将原本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有意识地彼此关联起来。“+”就是典型的关联思维,即把“互联网”的先进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联起来,探索其中可拓展的发展空间。关联思维的深刻意义在于可以打破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以与原先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更多地探索和产生新的事物。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借用网络的交流功能来延伸课堂讨论,“社交软件”与“教学讨论”两者的关联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获得意想不到的互动效果,甚至强于许多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平台。目前人类思维的内容、过程已被严重地“碎片化”,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建立自己的认识体系、形成抽象概念和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难度。人的大脑会将思维材料体系化,利用自己所建构的体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显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如果建立不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如果大脑中的材料都是具体、零散的问题,则无法进行深入思考。学员所进行的碎片化学习,不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和整体性学术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需要采用关联思维,与学员一起将已被碎片化的世界,按照自我逻辑进行重新加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