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有很多名称,诸如颠倒教室、翻转教学、颠倒课堂、翻转学习等,其实意思都一样。那么究竟何谓翻转课堂呢?这是从英语“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最多的是从实施流程的角度和学习本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或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堂)外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主要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组织答疑解惑、交流讨论、知识运用等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习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如表2-1所示。[1]
表2-1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各要素对比情况

从结构变化来看,“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的顺序进行颠倒,即将知识的吸收从课堂上迁移到课外,知识的内化则从课后转移到课堂。学生课前在网络课程资源和线上互动支持下开展个性化自学,课堂上则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练习巩固、反思总结、自主纠错等方式来实现知识内化。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教与学的流程、责任主体、师生角色、课内外任务安排、学习地点和备课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2-1所示。[2]
因此,翻转课堂颠倒了人们对课堂模式的思维惯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流程,从新的角度揭示了课堂的新形式、新含义。翻转课堂因此打破了持续几千年的教学结构,颠覆了人们头脑中对课堂的传统性理解,倡导以学定教,赋予了学生学习上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强化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质是学生学习力解放的一次革命。这就契合了网络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核心——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因此被称为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成为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深度融合的典范。

图2-1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变化比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