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专著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志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周海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艾四林.MOOC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林建华.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6]马振清.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7]黄榕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精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3.
[8]谢晓娟、王东红.多学科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10]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2]郭晓、张润、赵建丰.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13]欧启忠.“互联网+”教育教学新媒体[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
[14]何鸣皋、谢志昆.混合式教学设计——基于MOOC(慕课)的教学改革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8.
[15]王勇.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16]柯清超.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7]王亚盛、丛迎九.微课程设计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8]王奕标.透视翻转课堂——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19]黄发国、张福涛.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
[20]陈玉馄、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1]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2]重庆市聚奎中学.学习的革命——翻转课堂:聚奎中学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3]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4]乔纳森·伯尔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5]乔纳森.哈伯.慕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6]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学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7]洛林可·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M].蒋小平,张琴,罗晶晶,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8]布卢姆.为掌握而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29]Jonathan Haber.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二、文件
[1]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426099/index.html.人民网2019-3-18.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0/c1053-30283652.html.人民网2018-9-10.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12-9.
[5]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EB/OL].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2020-12/05/content_277402.htm.中国军网2020-12-5.
三、论文
[1]谭璐璐.“慕课”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6.
[2]梁家军.《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设计开发[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崔潇.“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6.
[4]梁芳芳.翻转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推广研究——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视角[D].开封:河南大学,2015.
[5]王爽.美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6.
[6]黄爱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5.
[7]杨柳.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升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四、期刊
[1]林江梅.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
[2]朱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变”与“不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
[3]王红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障碍及破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
[4]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
[5]冉海涛.“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
[6]黄明伟、潘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慕课教学的特殊性及其发展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5).
[7]黄阳,刘见阳,印培培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8]王岚、张一春、兰国帅等.论翻转课堂给我国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5).
[9]蔡志全.解析“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4).
[10]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4(5).
[1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12]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13]王龙、王娟.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用项目经验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5(4).
[14]何克抗.从“翻转深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15]彭耀峰.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述评[J].高等教育,2015(3).
[16]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17]李梦,蔡建东.国内外翻转课堂知识图谱研究[J].数字教育,2015(3).
[18]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19]刘健智、王丹.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20]朱宏洁、朱赞.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21]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22]陈利,李洁,梁卫权.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基于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
[23]卜彩丽,张宝辉.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6(9).
[24]郑娅峰,黄志南,徐唱,等.国际翻转课堂主题结构研究及可视化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
[25]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
[26]李敬川,王中林,张瑜江.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9]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0]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31]沈书生,刘强,谢同祥.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