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思政学习新思维

一、“网络+”时代的思政学习新思维

互联网的问世,刺激了人类的思维活动,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按照思维发展的基本路径,从工业时代“大而全”的整体观,逐步变为后现代的解构观,进而又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发展为互联网思维的全局观。这是人类思维方式提升可能性的必然实现,标志着人类思维方式的进化和智慧水平跨时代的发展。它反映了世界被解构之后又回归到更高层次的融合与系统化。新的关系意味着新的可能,这正是互联网的本质特性。互联网思维方式是指由互联网规定的人类反映世界的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其最早是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被认为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其本质就是发散的非线性思维,其特点主要是民主、平等和开放。

这些带有互联网特征的思维方式,实质则是运用互联网的模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渗透了信息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瞄准的是用户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互联网+”的理念,赋予教育新的形态,进而催生出了人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独特方式。未来已经来临,并且已经流行。思维理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思维理念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具体而言,信息网络时代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抬头率”“点头率”,教育者必须首先树立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7种互联网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