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翻转内容,严把思政课堂质量关

(三)优化翻转内容,严把思政课堂质量关

在翻转思政课堂实践中,必须从学科特色、学员认知和社会实践等3个方面优化作为教学质量决定性因素的教学内容,以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1.立足学科特色,确保翻转内容的价值导向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这就要求教员应全面研读思政课教材及与其相关的教学资料,从宏观上把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体系结构,从微观上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在真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翻转课堂的意识形态性,从而充分彰显其价值导向性。针对具体课程专题预先思考学员会遇到的问题困惑,并精准把握这些问题是对微视频中哪个知识点的深化,要采取何种方式开展交流,交流之后要增强学员对哪部分理论知识的认同,培养学员哪部分的价值观教育等。

2.关注社会实践,确保翻转内容的现实针对性

翻转思政课堂无论是教学资源的推送、线上线下问题的设计、实践活动的组织都需要与时代特点、部队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效性。同时,教员应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认清时代发展趋势,善于将部队鲜活案例引入视频讲解中,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线上线下互动讨论中,在知识学习中启发学员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员的政治能力和理论素养。

3.契合认知差异,确保翻转内容的因材施教性

多元多样多变的意识形态环境中,青年学员虽有较强的学习求知欲和独立思考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得知识,多角度评价教学内容,但当前社会思潮、网络舆论风起云涌、交互影响,一些消极的、反面的、灰色的、阴暗的资讯信息裹挟其中,大量涌入,对青年学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员走入学员群体,了解学员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准确把握不同学员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同时根据学员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力求教学内容的差异性、针对性,为个性化教学和层次化教学提供前提,确保因材施教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