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学习理论

(七)自组织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得以展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和前提是承认学生可以不依靠教师的灌输,而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自我教育和互助教育学习任何东西。这个理论假设就是自组织学习理论。自组织学习理论是印度教育家苏加特·米特拉(Sugata Mitra)通过著名的“墙中洞”教育实验而总结出的教育和学习理论。米特拉在印度山区的偏远小村,放置“墙上的电脑”并装上摄像头对孩子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发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任何学生都可以教会自己和同伴任何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推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米特拉认为机器和技术不仅能替代教师的部分作用,而且在某些方面会比教师做得更好;学习的最大乐趣和动力是可以教会其他人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开放,人类的学习必然由“他组织”向“自组织”发展。自组织学习将成为人类的主要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技术支持的自组织学习,借助于教学视频资源的运用和支持。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回答问题、分享知识,能够较好地满足自主和胜任的需要。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小组互动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学习和社会需要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和反应,学生更能感知到师生和生生之间积极正向的互动。他们的行为能够为同伴和教师所重视、认可和鼓励。因此,翻转课堂能够创建一个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自主组成学习小组,不仅能完成对知识的个性化学习,甚至通过协作探究、展示交流、意义建构,还能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