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

以下6种典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1.拉姆齐·穆塞莱姆翻转课堂模式

拉姆齐·穆塞莱姆(Ramsey Musallam)教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而构建了“探索—翻转—应用”(Explore-Flip-Apply)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作为学生探索新知的方式,应用网络教学视频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进行翻转式学习,最后在课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达到知识内化与应用的目的。教学活动通过3个步骤展开,如图5-1所示。[1]

img

图5-1 拉姆齐·穆塞莱姆翻转课堂模式

(1)探索(Explore)

这一阶段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展开任务、活动和结论等3项活动。在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材料,希望学生能自己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

(2)翻转(Flip)

这一阶段主要由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学视频的及时教学(JiTT)。及时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基础上的教和学的策略。这一阶段主要包含两部分:

①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在视频中,教师会对相关概念、定义进行解释,并且会提供与“探索”阶段有关的案例。

②学生在课前对基于网络的任务作出回应,教师及时查看学生的反馈以便调整课堂去适应学生的需求。因此,及时教学的关键是学生课外学习和准备程度的反馈,它从根本上影响后续的课堂质量。

(3)应用(Apply)

这个过程是在课内由教师引导,先对学生进行测试,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拓展及应用等方面的学习资料,并最终对学生进行评估。应用阶段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有更为专业的实验应用任务、个人或小组间的问题讨论,也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班级竞争等。

2.罗伯特·陶伯特翻转课堂模式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罗伯特·陶伯特(Robert Talbert)在数学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结合“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两段式翻转课堂模型,如图5-2所示。[2]

img

图5-2 罗伯特·陶伯特翻转课堂模式

课前阶段:要求学生先观看教学视频学习重点知识点,然后按要求完成有导向性的练习。

课堂阶段:教师不再是大篇幅的讲课,而是先进行小测试,然后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显然这种模式更适用于理科课程,对于理科中实践性较强或者文科课程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3.杰姬·格斯丁翻转课堂模式

杰姬·格斯丁(Jackie Gerstein)认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实现翻转课堂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他们应该怎么做?对于习惯了使用说教模式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一个框架帮助他们实现课堂的翻转。基于这一思想,杰姬·格斯丁尝试创建了基于体验式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遵循顺时针方向来实现整个学习活动的,具体如图5-3所示。[3]

体验式参与(Experiential Engagement)阶段包括体验式学习活动、科学实验、模拟、游戏和艺术活动。强调整个学习周期从体验式的训练开始。在本阶段,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真实的、动手的活动,这会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中以小组协作形式进行的。如果是混合学习,那这就是面对面教学中的同步活动;如果是网络课程,学习者会被要求参与社区活动,或者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些实践活动或模拟。

img

图5-3 杰姬·格斯丁翻转课堂模式

概念探索(Concept Exploration)阶段,学习者会接触到体验式参与中所涉及的概念。在此阶段,学习内容是通过教学视频、内容丰富的网站、模拟社区和在线文本等方式呈现的。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可以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惑问题。

意义建构(Meaning Making)阶段指学习者要针对上一阶段内容的理解进行反思。学习者可以通过博客、音频、视频等方式表达和建构他们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学习者通过作品创作、反思等完成意义建构。

展示应用(Demonstration&Application)阶段,学习者要去展示他们已经学到的内容,并且以某种方式应用它,使所学内容变得有意义。这超越了对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包括理解和反思的要求,学生必须创造出超出课堂的、个性化的内容并应用到生活中。这一阶段最好是以面对面的、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

4.曾贞的“反转教学”翻转课堂模式

曾贞是国内较早提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者,她提出的“反转教学”模式,具体结构如图5-4所示,[4]主要有3个关键步骤。

img

图5-4 曾贞的“反转教学”

(1)在观看视频前,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情景

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展开讨论,提出问题。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在观看视频时,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学视频,寻求答案

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或者之后完成相关题目。

(3)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对学生课前观看视频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共性问题,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知识;之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加深理解;最后进行小结检测,了解学习效果。

5.张金磊等人的两段式翻转课堂模式

张金磊等人进一步细化了罗伯特·陶伯特的翻转课堂模型,并对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进行了关键设计,在教学设计上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和实际操作性。其模型结构如图5-5所示。[5]

img

图5-5 张金磊等人的两段式翻转课堂模式

在课前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学视频为学生传授新内容,学生通过课前检测题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利用在线交流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而课堂学习则主要包括确定问题、创建环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反馈评价等6个部分,构成了一个环形的学习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设。

6.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MOOC拥有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分享,为不同学科的教和学创造了大量的机会:MOOC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视频、文档和问题等相关课程材料;依托名校建设的MOOC课程有完整的课程结构、由名师讲解,相关视频、测试、作业、实验活动等的设计和开发也都由专业团队来完成;MOOC教学资源获取便利,大多数课程平台还有交互式训练与机器自动评分及学生跟踪管理等功能,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活动;MOOC所提供的互动交流社区便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学习思考和讨论交流。基于资源的高质性、使用的便利性、功能的交互性、内容的生成性和建构性等优点,曾明星等人结合国内外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鉴李青等人对MOOC一般运行模式的总结,建构出了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5-6所示。[6]该模式对缺乏视频录制经验但又想尝试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img

图5-6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7.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是比MOOC更精致、更小众的在线开放课程类型,它既融合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优点,同时也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王娜等人对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解构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大学英语课堂,建立起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包括“SPOC”“小课堂”和“综合应用”等3个核心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融合、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为英语学习建构丰富的情境与应用的语境,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有效学习,如图5-7所示。[7]

img

图5-7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