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思政教学动态跟进
“互联网+”各种新教育载体为教学互动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随时跟进和把握学员的思想动态,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力,提高工作的时效性。由于新载体拥有飞快的传播速度和交互式的互动模式,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与学员展开思想交流和情绪互通,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跟进时效,完善动态机制的建设。
青年学员心智尚未成熟,在思想意识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互联网+”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角色,首先,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宣传我军的根本政治优势,宣传我国军事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宣传我军听党的话、跟党走的鲜明态度和自觉行动,始终用强大正向的“精神磁场”吸引学员、激励学员;其次须教育学员,即便是在网络载体的平台上,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禁止评论和传播错误的价值信息;再次须加强对学员所关注和使用的新载体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坚持党性教育和正面教育,要从学员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法律道德、心理诉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再次,应该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状况,关注学员所喜爱的话题,提高对信息的感知度,及时解决学员的身心困扰。
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也要树立开放式的德育观念,借助于教育大数据信息,建立规范的审核制度和严格的监管条例,了解和掌握学员的思想状况,不失时机地找到工作的切入点,注重培养学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网络互动实时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彼此信任,主动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其所面临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开设心理教育活动,掌握学员的发展规律,把控学员的信息流向,跟进学员的思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