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的塔山遗址和庙山头遗址
历史,依靠文字的记载而流传于后世。在上古没有文字的时代,后人只能凭传说及地下发掘出来的文物,推测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到目前为止,象山已发现两处面积都在1.5万平方米以上的文化遗址,这就是北部丹城周围的塔山遗址和中部茅洋周围的庙山头遗址。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象山从北到南先后在多处发现了许多带有新石器时代特征的陶器残片:丹城有塔山、姚家山及城西的红庙山,东南有赵岙,东北有涂茨、大双岙,西南有九顷和茅洋的庙山头,南部则有高塘岛乡的珠门大沙湾和满山岛。这种陶器制作时掺和谷、麦等禾本科籽粒外壳或粗沙,可防止高温爆裂,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制作陶器的特有工艺,制成后便是夹炭陶、夹沙陶,其中夹炭陶出现的时代更早。由此可见,距今6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象山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对于文化遗址的开工发掘,必须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象山被批准发掘的只有塔山遗址一处。窥一斑可知全豹,下面就对塔山遗址作一简单介绍,其他各处则略作说明。
◎塔山遗址
塔山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批准发掘1601平方米,在1989年试掘之后,分1990年、1992年、2007年三期进行。遗址文化堆积层厚80—230厘米,分10个地层。五层以下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公元前5000年左右)文化;四、三两层为夏、商、周时期(公元前4000年至战国)文化;二层和一层是秦、汉以至近代文化。

陶豆
九层以下约有墓葬40座,墓主多为三四十岁壮年人,单人仰卧,随葬品1至5件。其骨架经C14,测定年法测定,距今约6200年。经专家分析,确定此处为氏族成年人公共墓地,当时处母系氏族社会。随葬器物有陶器、石器、玉器三类。其墓向、葬式和随葬品的组合,显示了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在象山这块土地上相遇、相持、相融的状态。
九层至八层出土陶制器皿有釜、罐、盘、豆、鼎等,多为夹炭、夹沙陶,少量为泥质陶;石质工具有凿、镞、斧等;玉器较少,有玉玦、玉管等装饰品。此为塔山遗址早期,根植于河姆渡文化,年代相当于河姆渡遗址二、三期之间,距今5500—6000年。
第七至五层出土文物有了明显的变化,泥质黑皮陶增多,纹饰亦从绳纹转向涡纹、水波纹,器物出现较多的镂孔。石器工具增多:有石纺轮和穿孔的石耘田器、双孔石镰(刀)等。七层及以下还发现了红烧土的墙基,以及用陶片铺设的地面,为塔山先民房屋遗址。这三层出土的陶器以泥质陶为主,有泥质灰陶、黑皮陶和灰红陶。器形也有变化,出现了鱼鳍形、T形足的盆型鼎,高瘦竹节把陶豆、双鼻陶壶。这是塔山遗址的中期,距今5000—5500年。

陶罐战国
第四至三层,几何印纹陶大量出现,第三期发掘时还出土了青铜戈、青铜斧、青铜鱼钩、青铜箭镞等,已从新石器时代转向青铜器时代,相当于夏、商、周时期,距今2250—4000年。可视为塔山遗址的晚期。
◎姚家山遗址
在塔山遗址东侧,面积约3200平方米,可分七个地层,情况与塔山遗址相似。相距不过几百米,可视为塔山遗址在空间上的延续。
◎红庙山遗址
在丹城西门外红庙山。情况与塔山遗址相似,面积较大,亦可视为塔山遗址的延续。
◎其他遗址
庙山头遗址
在茅洋乡溪口村东北一里许,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地坎中发现文化堆积层厚约1.2米,可分为四个地层。曾发现多种夹炭陶、夹沙红陶残片,器形有罐、釜、盆等。还发现卵砾磨制成的石斧5件。这只是初步发现,此处遗址尚未正式开掘。
大双岙遗址
在涂茨镇大双岙沙砾层中,无清晰的地层。曾发现夹炭、夹沙红陶,亦有硬陶,器形有釜、鼎和纺轮。还发现石锛、石斧、石犁。可认定为新石器至秦汉时代的遗址。
大沙湾遗址
在高塘岛乡珠门,遗址深埋于海涂3.5米以下的沙砾层中。由于海浪的冲刷,无法确定地层。发现过夹炭陶、夹沙陶、泥质陶的釜、罐等,还发现了制作技术原始的双层夹沙陶片。
除上述六处遗址外,还有无法定为遗址的满山岛,以及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或陶片,尚不能定为遗址的赵岙和九顷。
高塘岛乡的满山岛,位于三门湾口,处象山、三门、宁海三县交界点。岛上分布着大量印纹陶片,也有黑陶釜、黑陶罐残片。从黑陶至印纹陶,时间跨度很大,需进一步考察研究。
丹东赵岙村,距塔山遗址3公里。2004年出土石制工具12件,其中有石斧、石凿、石锛及双孔石镰,石器特多。
在丹西九顷村,上世纪80年代,省地质大队曾在地表下3.6米土层中,发现两片夹炭陶。此陶片的年代相当于河姆渡遗址早期。
以上这些文化遗址及遗物的存在,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象山就是许多先民共同生活的家园。这些文化遗址的分布,也很有特色。
一是背山面海,依坡而居。面前有宽阔的海涂,后面有起伏的丘陵,兼有渔盐、狩猎、耕作之利,且可借以躲避特大风雨。象山海岸线因曲折而特长,宜居之点甚多,这就使得新石器时代遗址较多。二是缘海分布,相对集中。古大目湾沿岸是重要的分布带:东起赵岙,沿古海岸向西北至姚家山、塔山、红庙山,再沿岸折向西南至九顷、茅洋。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的塔山遗址和庙山头遗址是两个相对集中的大聚落。庙山头与九顷近在咫尺,塔山与大双岙也相去不远。至于南部,珠门大沙湾与满山岛相近。这种相对集中的现象,与当时人们抗拒灾害能力相对低下有关。
塔山文化遗址只是象山许多遗址中的一个代表。塔山遗址的出土文物证明,先民们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已活跃于象山这块土地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着象山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