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亭与津渡之建设

驿亭与津渡之建设

象山立县后,初属台州,后属明州。县治与州郡之间,官方传达政令、收取赋税,民间货物贸易、应试赴考,都要求有畅通的道路。由于路途较远,也需要提供饮食和住宿的方便,馆驿因此而设置。唐初属台州时,陆道经宁海县至台州,需三四天行程;属明州之后行海道,由陈山一潮至方门,再潮至乌崎,三潮至郡城,时间可缩短一半。入宋之后,去明州可以水陆兼程,能当天到达,就更为便捷。

交通的发展,逐渐打破了象山的闭塞状态,促进了象山社会和经济的大步发展。

◎从馆驿到驿亭

驿为传送政府文书者中途休息之处,有馆驿、驿铺、驿站之分。馆驿设备较好,供应食宿,有马厩、草料;驿铺只提供简陋的住宿,驿站是短暂的休息处。馆有馆役,为出公差者提供膳宿服务,驿有驿卒,兼管马匹草料,均由政府设置管理。

西沙岭驿亭及古驿道遗址

唐以来象山就有蓬莱驿、西溪驿、陈山驿等。蓬莱驿在县城;西溪驿在县西南40里通往台州宁海的西溪岭上;陈山驿在县东北15里通往明州的渡口上。象山改隶明州之后,西溪驿久废。宋初蓬莱驿改作县尉办公驻地,其职能改由类似招待所的应真馆和绿野馆承担。应真馆在县东140步,绿野馆在县南100步。后来另设“府公馆”、“留宾馆”为迎送官长食宿之所,应真、绿野两馆亦废。

宋时象山虽不隶台州,但至台州的陆道仍存。民众行旅,需有小憩之处。于是由民间出资,兴建驿亭,成为民间善举。嘉定十六年(1223),智门院寺已恢复了昔日的兴盛,住持师哲在墙头屠家三官堂附近建舣舟亭,在县西40里海际(今港埠)建“后倚驿亭”,备往返海道者止息;在西沙岭上又建“西沙岭驿亭”,备陆上行旅止息。亭中还供有茶水,备渴者饮用。这种驿亭不供食宿,只供茶水,是后世凉亭的前身。

◎海中汴渡

象山属明州之后,往来多取海道。津渡有陈山、袁村、姜屿、湖头、白查等。由象山县城或东乡出发,多取道陈山、袁村渡;由西乡出发,多取道姜屿、湖头渡;由南乡出发,多取道白查渡。其中以陈山至对岸东宿的旅客为最多。一般公差往返,也经此渡。“旧以小舟往来,多有风涛盗劫之虞”。有鉴于此,南宋时曾三建官渡。第一次在隆兴二年(1164),主簿赵彦逾建造陈山渡官船两只,分置二渡,南口陈山,北口东宿。第二次在庆元初(1195),县令赵善与于渡口旁重修“陈山驿”,作为行旅止息候船之所。时两船使用已30年,一舟先坏,遂并为一舟。第三次在庆元四年(1198),韩元礼以承值郎知县事,遵赵彦逾旧法,招集工匠,采办材料,于当年十一月先造一船,又于第二年冬修理旧船,三个月后完工,几同新造。前象山主簿赵彦逾当时已官至资政殿大学士,间亦来象山。亲见其成,喜形于色,传为美谈。在36个春秋中,三任县令,前后相继。

陈山古渡口及渡船

乾隆志云:设县以来,即有此渡。洪武二十二年(1389)废,康熙三十二年(1693)复开。但一潮可至奉化樯下潭登岸,不必二潮至东宿矣。然赵韩之功,不可不推为先导。

关于南宋时三建官渡的经过,楼钥《象山县渡船记》一文有详尽记述,并勒石立于陈山驿内,今碑失文存。史志中许多相关的记述,都本于此文。作为第一手资料,值得细读,故转录于后,并稍加诠释。

附 楼钥《象山县渡船记》

象山为邑,海匝三陲……今西北至庆元府一百六十里,中有一渡之险。若由宁海陆行,则迥远倍之,故多以渡为便。渡实支海,南日陈山,北日东宿,皆潮退而后行。中途少憩海口,俟潮登而后达。旧以小舟往来,多有风涛盗劫之虞。

隆兴二年(1164),今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彦逾主邑簿,始创二大舟,帆樯篙橹,器用毕备。募习于操舟者,月给之。分置二渡,以便行者,晏然如在枕席之上,所济不知其数,邑人至今歌[1]之。

钥尝侍公坐。问何以能办?公日:勾稽之职[2],安得有力及此。偶郡委以征商[3]事。旧例:商贾以钱输官,以十之二为“导行费”,既首蠲[4]其半以惠之,余分给胥辈[5]。因置□筒[6]而谕之日:“前日公用有例。今一切不取尔曹,得百钱则以一钱置其中。仅二年余,所积已多矣。因首以修朝宗碶,又助邑之敕书楼与邑庠,遂以为此二舟。皆躬自督课,费省而功倍,人乐为用,故能办耳。”钥为之三叹。试吏[7]之初,孰能用心及此。

今日勋在社稷,岂偶然哉?

公去既久,寝[8]以隳[9]废,而一舟先坏。间有修治,往往因陋就简,不可久支。撤旧增新,并为一舟,行旅不堪濡滞[10],而私渡出焉,未免复有覆溺者。

庆元四年(1198)六月,承值郎韩元礼为宰。访问疾苦,耆老首以是[11]告,谋欲遵赵公之法而兴起之。鸠工度材,即以八月先造一舟,其长七丈,广二寻。十一月既成,又以次年之冬葺治旧舟,去旧易坚,色色鼎新。几于改作,至今年二月毕工。修广[12]之度视前少杀[13]之。若什器细大,篙师名额,悉循古规。又委官僚以次提督,用防奸弊,功就而民不知。邑士清纪其事。

钥以为赵公济川之功未易遽及[14],今令尹忠献裔孙[15]雍容办治。惟此一举,仰有以继赵公之成绩,俯有以为一方永久之利。赵公名遂身退,卜筑城中,亲见其成,喜形于色。

夫子产[16]以舆[17]济人于藻、消,孟子以为惠而不知为政。今前后邑官之贤,盖能知为政者惠及斯民如此。后来者苟能重意而不忽,二舟之利其有既[18]乎?陈山有驿,以为宾客行人弛担之地,将刻石驿中以昭后人,慨然为直书之,以补吾里地志之阙云。

原案:立县之始,以县西北五六十里箭岭、界岭与宁海分界,属台州。时吏民至州陆行,患虎狼,至负木桶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