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义旗纵横浙东
从崇祯殉国消息传来,到弘光帝朱由崧即位,时间足足隔了一个月。南京诸大臣都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国势如此危急的时候,怎么会挨了一月之久呢?
原因就在福王朱由崧不是个当皇帝的材料。南京许多大臣,都知道朱由崧品行恶劣,“有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淫、酗酒七不可立”,不如立较贤的潞王。当然也有大臣认为朱由崧血统最近,“立亲”应为上选。
正当南京诸大臣在立亲与立贤间争论不休时,凤阳总督马士英不动声色地进行幕后活动。他独念“福王昏庸可利”,与声名狼藉的阮大钺密谋,收买拉拢黄得功、高杰等江北四镇军阀,陈师江北,文臣刘孔昭等上场哭闹,使大臣们在武力威胁下俯首就盟。此举使弘光朝在继承皇族正统的同时,亦延续了其一切弊政。
翌年(1645)四月廿五日,扬州城破,史可法殉国,尸骨不存。清军直下南京,而弘光朝的武将们拥兵内斗正酣。闻警后有的当即降清,有的纵兵大掠后遁逃。五月初二夜半,弘光帝正在酣宴,闻警出逃,被降将所俘,押解北京斩首。
六月十三日,贝勒博洛统清军至杭州。兵临城下,素负贤名的潞王朱常涝率众开门迎降。入杭州后,清军即派出招降使,赴浙江各府县受降,大队兵马则仍驻守杭州待命,未敢贸然渡钱塘江。
在不少官员和劣绅纷纷迎降时,许多爱国臣民愤然起兵抗清。
闰六月初,鄞县贡生董志宁首倡抗清,诸生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鼎、毛聚奎五人积极响应,后称“鄞县六狂生”。商定约请宁波土绅乡老于十二日集于郡庙,共商大举。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和鄞县举人张煌言先行到达。已奉檄降清的宁波知府朱之葵、通判孔闻语闻讯亦来与会。见知府大人莅临,有起立降阶相迎者。钱肃乐见状怒不可遏,即上前夺过二人之名刺,折断掷之于地,痛斥其无耻行径。二人战栗不已,难置一词,唯求饶命,结果被驱逐出门。与会众人,共推钱肃乐主持大局,决定在十五日再集宁波所属文武政要及著名乡老于郡城演武场,誓师抗清。石浦游击将军张名振、驻西周的平西将军王朝先、象山知县姜圻等同时赴会,都愿赤心报国,或出兵,或助饷。而旧太仆、宁波首富谢三宾早暗通清朝,另怀鬼胎。定海总兵王之仁位高权重,动身前同时接到钱肃乐与谢三宾手书。钱肃乐晓以大义,约共同抗清;谢三宾则诬称宁波纷乱全系“庸妄六狂生”及“樨绅钱肃乐”鼓动造成,擒斩此七人,即可立告平息。十五日晨,钱肃乐、张煌言、六狂生及谢三宾等先已到达,都盼着王之仁前来。王之仁一到,声言当此国家危亡之秋,决不三心二意,誓必与众同仇敌忾。说罢便从靴中拿出谢三宾之信,当场宣读。谢三宾料不到有此一着,如坐针毡,惊恐万状,意欲上前抢夺,引起哄堂大笑。王之仁转而对钱肃乐说:“是当杀以祭旗否?”其随从即挟谢三宾而下。谢三宾面如土色,哀号乞命,愿意出万金以充兵饷。钱肃乐责令先出饷银,暂时不杀,以观后效。
与会众人庄严誓师之后,正式树起了抗清大旗,接着是要决定请哪一位藩王为君。明朝在浙江的藩王有五位,大家一致认为以避难于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最贤。派谁去台州奉请鲁王?德才双馨的举人张煌言受钱肃乐之托,膺此重任。
时浙江爱国官员,各举义旗。张煌言到达台州时,余姚的孙嘉绩、熊汝霖,绍兴的郑遵谦,东阳的张国维,金华的朱大典,临海的陈函晖,慈溪的沈宸荃,或杀清招降使,或斩降官,或委派代表,或亲自前来,不约而同地先后到达台州,请鲁王接受民意,主持大局。作为第一步,先以“监国”名义续明朝正统,率众恢复江山社稷。朱以海欣然接受。这样,鲁王监国的抗清班子就初步组建,浙江抗清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时为闰六月二十一日。
七月十八日,鲁王到达绍兴,各地起兵之文武大员亦齐集。即日起鲁王宣告监国,分封文武大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互阻,在福州的唐王朱聿键在黄道周、郑芝龙扶持下,早已宣布监国。闰六月二十七日开始称帝,年号隆武。并赐郑芝龙之子森姓朱,名成功。这样一来,南明就有了两个君主,各拥重兵,自立一方,并由此引发了许多内部矛盾,成为后来抗清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鲁王监国的小朝廷形势看好,本来拥兵观望的严州总兵方国安,亦来投效,其所收纳的还有臭名昭著的马士英和阮大钺。鲁王封方国安为大将、镇东侯,倚作干城。谢三宾以万金行贿,投靠鲁王元妃张氏之父张国俊,打通关节,亦授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位列枢耍。小人逐渐用事,亦自此开始。
顺治二年(1645)秋,清军主力贝勒博洛调离杭州,去镇压他地的反清斗争。鲁监国的军队打了几个小胜仗,许多矛盾便突现出来。一是粮食匮乏,争地争饷。方国安、王之仁两总兵所统“正规军”占去了当时所控八郡缴纳的全部粮饷,各地聚集的义军则陷入无饷境地。钱肃乐因无饷可筹,上疏言:“臣兵不得不散”,“只得率家丁数人,从军自效”。二是同室操戈。顺治三年三月,福州隆武帝遣佥都御史陆清源解饷银十万,犒赏浙东江上诸军。陆清源去方国安军前,按将士名册颁发赏银,见册中首列马士英,便一笔抹去。马士英即挑动军中将领,杀陆清源,挑起了两股抗清力量间的矛盾。三是小人弄权,贪鄙成风,进而挟持并出卖君主。方国安、马士英、谢三宾、阮大铖等故态复萌,贪腐成为竞相仿效之风气,不到一年,靡费军饷数百万。忠贞之士痛心疾首,被迫离散。
顺治三年四月,兵部主事余姚知县王正中率师渡海盐攻下澉浦。五月,黄宗羲率余姚义军(孙嘉绩、熊汝霖部)与王正中会师,共3000人,连同太仆卿陈潜夫、兵部主事查继佐等所率数百人,共同渡海驻扎谭山,准备攻取海宁。由于形势突然恶化,一切付之东流。
五月中旬,贝勒博洛所部奉命再至杭州。乘浙江大旱,钱塘江水势枯落,大举进攻。五月二十八日,清军策马渡江,马陷泥涂,抗清各部完全可以组织抵御。当时江上诸营未动,而主力方国安部不战而溃,清军得以从容涉江。二十九日,方国安接受阮大钺的建议,立即派部下劫持鲁王离开绍兴,密拘于台州,作为降清时手中筹码。同时,派人去清军洽谈投降事宜。六月一日,清军进占绍兴,方国安、阮大钺、谢三宾等主动屈膝迎降。
在去台州途中,鲁王窥破阴谋,密令兼程赶来扈驾的张国维袭杀方国安的看守,从台州海门,仓皇入海,踏上了流亡海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