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姥岭、彭姥与彭祖(周代)

彭姥岭、彭姥与彭祖 (周代)

◎彭姥岭上的千古之谜

彭姥村是象山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村名,彭姥是这个村子最早的居民。在彭姥村背后西北角,有一个彭姥岭,是当时通往内陆的必经之路。岭上有一小庙,庙中泥塑彭姥夫妇神像。此小庙旧称“彭姥岭庵”,清雍正县志中有记载,系明万历时县令吴学周捐俸重建。后此庵几经圮毁,道光七年(1827)僧闵刚重建,咸丰九年(1859)又重建。光绪间又圮,邑人出资重修。此像直至上世纪70年代尚存。乾隆《象山县志》中,主编如皋冒春荣有这样一段记述:

予过浙东象山县西郊,有高峰焉,曰彭姥岭。岭上有庙,范上(泥塑)为姥像,前跽(直身长跪)。庞眉白须者为老彭。庙祝为迫其所由曰:“此岭之所以名也。”

不知此庙、此像始建于哪个年代,但从其造像坐姿来看,“前跽”的习俗盛行于汉及汉以前。席地而坐,挺身向前跪以示庄重的礼仪,在唐代早就看不到了。山野的小庙还有“庙祝”做管理人,可见此庙所供之神颇受崇奉,香火甚盛。山下之村、山上之岭,均以“彭姥”为名。历久之后,村已变易,岭却永存,可见后世对彭姥的忆念之深。

彭姥身旁,还有一个“庞眉白须”的“老彭”,自然是她的老伴。“老彭”为谁?连像都塑了,即便是秦汉时代,也早已不是母系氏族社会了,此村、此岭,因何不以“彭公”命名?是彭姥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是老彭弃她而去了?遂成千古之谜。

◎长寿之星彭祖的“花边旧闻”

长寿之星彭祖

细数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这位老彭,应是周穆王时(公元前1世纪)的长寿之星“彭祖”。传说彭祖是帝颛顼的玄孙,姓钱,名铿,当时已活了800多岁。然而,他精于养生之术,容颜不老有如青年。他性喜恬静,生活起居中专注于修炼养性,精研吐纳之术和房中之术。一生无病,偶有不适,即行“服气”之法,自我调节而愈。平生最爱游历名山大川,经常只身外出,一去几百天,回家时依然故我。《彭祖经》(葛洪《抱朴子·退览》)中有语云:“天地得交换之道,故无终意之限。人能则(以此为榜样)之,得不死之道。”

钱铿碰上了周穆王这个喜好神仙长生不老之术的帝王。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曾“驶八骏马,长驱万里,北绝流沙,西达昆仑,于瑶池之巅”会见西王母,互赠礼物。晚唐诗人李商隐有《瑶池》一诗咏西王母对周穆王的思念:“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周穆王想请彭祖出来做大夫,以便随时请教长生之术。彭祖心存山林,不愿受尘俗羁绊,婉言谢绝。延请不成,周穆王派了个聪慧灵巧的姑娘,以采药为名,接近彭祖,设法偷学养生要诀。采药姑娘遇到彭祖时,见他神采飞扬,精力旺盛如少年,惊为天神。天天碰面,产生了感情。采药姑娘用温顺和慧黠叩开了钱铿的心扉,竟然使一个孤傲自负、不苟言笑的方土视之为红颜知己,变得胸无城府,不仅详细告知修炼服气之法,还娓娓倾诉了自己的身世。原来钱铿是个遗腹子,三岁就失去了母亲,周幽王时遇犬戎之乱,在西域流浪一百多年。一生中已痛惜失去49个妻子和54个儿子。看模样虽还不老,可历尽沧桑,屡遭忧患,内心已如槁木。神仙属于另一个世界,他自己不想做神仙,只求享尽快活,青春永驻;而欲葆青春,一定要住在山水灵秀之地炼精养气,其根本在于守雌贵静,不可自损,诸事万勿过分,并辅之以服气和导行。日久,他终于向姑娘亲传养生之术,临别的时候告诫说:“今日所言,已泄玄机,恐招是非,不足为外人道。”

采药姑娘回京后,一一向周穆王奏报。周穆王得其术一试,果然有效。为防止这绝世方术流传于世,打算灭绝知情者。采药姑娘获悉后即将此情急告钱铿。钱铿深悔孟浪失言,立即携了这位姑娘星夜逃离,隐姓埋名,改称“老彭”。后来在越国东南一个山如伏象的海滨,依山面海,结茅而居。就在这个人迹罕至、山水灵秀之地,这位姑娘成了彭祖的第50任妻子,便是后来的“彭姥”。

◎彭姥、彭姥村及其后人

彭祖还是常年外出游历。几十年下来,附近陆续有人迁来,但很难见到彭祖,只见彭姥。这位彭姥,由于得彭祖心传,相当长寿,而且见多识广,粗通医道。居处形成聚落以后,人们或有小恙,或遇难事,常来请教,渐至远近知名。于是,这个村子便叫彭姥村。彭姥是这个村子的第一代居民,也成了众望所归的首领。

彭姥将近百岁,儿孙都已成人。有来自蜀中的远客受人之托,找到彭姥,代致八字口信:”尘缘已绝,善自珍摄。”问托者何人,答日系一“庞眉白须”的龙钟老翁,人称“老彭”。说完,即飘然而去。此时彭姥已心如止水,嘱子孙今后毋庸再提父、祖名讳,只知姓钱即可。当天沐浴更衣,无疾而终。

如果有人一定要追问彭姥后裔的下落,不妨参看《象山县地名志》中关于《彭娘岙》的一段记述。

彭姥村坐落在一个三面环海、一路通陆的半岛上,就是后世的象山半岛。由于西北大陆来的冷风与东南海洋来的热风常在此折冲交会,空气特别清新。传说中许多寻仙问道的人,喜爱这里的山景海色,常来此驻足;长住于此的人也每多长寿。到了后世,这个以“彭姥村”为县治的海滨小县,常被称为“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也就是后世的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