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研究意义

1.1.2 研究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约束理论是金融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因金融制度尚未完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无法通过市场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供给,而需一种政府干预的特殊的过渡性制度安排,金融体系借此制度安排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改革至今,中国金融约束现象一直明显存在,如利率管制政策使银行业长期依赖“吃利差”生存。但是,目前对金融约束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是否有助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国内学者还增加了其对中国适用性的研究,而从金融约束的视角来分析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鲜见。因此,针对中国存在的金融约束政策所造成的股市效应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以下研究价值:(1)在金融约束的内涵上增广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了金融约束理论。(2)股票市场上金融约束政策租金测算所涉及的样本数庞大,为了追求精确,需要通过大量精细的数据排查。所采用的合理对价率的估计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合理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3)在中国,政府通过金融约束政策为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创造租金、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的同时,一方面侵害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制约了作为解决就业问题主要渠道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劳动收入的提高,进而抑制了居民消费的能力、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从而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主导型的模式转变。根据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如果实际经济运行偏离了最优增长路径,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使经济运行重新走上最优的轨道。因此,这就为政府实施适当的金融约束政策提高经济动态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