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本书论述了金融约束政策形成股市泡沫的机理,泡沫的存在让上市公司获得了大量的租金,泡沫的破灭又让中小投资者损失巨大,那么,股市大量的扩容将不仅使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也将因为泡沫的不复存在让上市公司取得的租金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么,合理的扩容边界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本书对于股票需求曲线的论证和租金的测算,涉及的数据量非常之大,由于有一些个股参数数据不够完整,只好忍痛割爱,这可能会影响到实证结果。

第三,囿于时间和难度限制,未能从动态一般均衡的角度,更细化的测算出短期实际均衡利率,进而推算出短期均衡的估值中枢,使租金的测算在时间这一维度上变得更加细化。更未能从每支个股的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每支个股的估值参数的不同,测算出每支个股的租金。实际上,由于我国股市存在突出的估值结构问题,中小市值股票与大市值股票相比估值差异非常大,更加细化的测算租金构成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第四,股票市场上的金融约束政策为大股东、上市公司创造租金机会,这其中创造的租金必然会发生从居民家庭部门和没有获得融资的生产部门向能获得融资的生产部门的转移。这种转移会导致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中国股民多年来累积投入的资金远高于他们从股市得到的回报,其差额就是第二层面的金融约束创造的租金被上市公司、券商等机构获得。此外,利率管制还导致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高溢价发行和配股以及间接地对流通股股东造成损害。此外,低收入者因自身资本积累的限制达不到享受金融服务的财富阈值而得不到像高收入者那样所得到的高收益回报,而扩大居民收入差距。财富的转移和劳动收入分配比的下降必然会带来居民消费能力的下降,再加上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制约,从而导致中国居民消费抑制。收入的分配偏差影响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从而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主导型的模式转变。根据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如果实际经济运行偏离了最优增长路径,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使经济运行重新走上最优的轨道。因此,这就为政府实施适当的金融约束政策提高经济动态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此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注释】

[1]为了准确界定“大小非”和“大小限”这两个概念,先看一下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新老划断”界限。所谓新老划断,按照中国证监会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所给出的定义就是:划定一个时间点,对此时间点后,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不再区分上市和暂不流通的股份。新老划断的界限意味着全流通式新股发行的开始。这个时间点是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挂牌深交所中小板。在2006年6月19日之前所存在的没能上市公开流通的股份,通过股改而陆续上市的可以按历史惯例称为“非流通股”。其中,占总股本5%以上的简称为“大非”,5%以下的为“小非”,两者合并被称为“大小非”。“大非”在股改三年以后方可全流通;“小非”在股改一年后即可全流通。而2006年6月19日之后新上市公司所带来的还未上市公开流通的股份,被普遍称为“流通权限售股票”,简称为“限售股”。其中,发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锁定期,简称为“大限”;而如果在上市前12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锁定期仅为一年,简称为“小限”。“限售股”将在公司上市之后的1~3年期间限制出售,过了1~3年的限售期,它们将自动解除禁止出售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