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 “大小非”解禁冲击——最具代表性的泡沫破灭

8.4.2 “大小非”解禁冲击——最具代表性的泡沫破灭

本书在第6章通过详细的分析,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倾斜的,从图8-12中可以倾斜地看出,在“大小非”解禁的时候,必然会带来供给的增加,使股票供给曲线右移,进而使股价下跌。

截至2004年12月,中国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 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 543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3.55%,市场从三分之一的流通到全流通,在三年之内完成,可以想象解禁规模之巨大,供给冲击之强烈,相当具有代表性。在2007年的市场,出现了第一批的限售股解禁,然而,股市的上涨趋势暂缓了限售股东的减持,压力向后递延。

图8-12 股票市场供求曲线与供给冲击

2008年开始,是“大小非”影响市场的起始年,2008年底限售期2年以内的限售股解禁完毕,2009年和2010年是市场解禁的高峰期,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6 124点,经过12个多月的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下跌到1 664点,跌幅高达72.8%,其惨烈程度超过中国股市任何一次熊市,股票市值蒸发了19万亿元以上,相当于2007年全国GDP的78%,市值损失甚至比深受信贷危机困扰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还多了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历史上全球股市跌幅第八,给全体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

在随后的几年,投资者依然没有看到回本的希望,如今,截至2013年2月27日,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已经反弹到14 105点,德国法兰克福指数反弹到7 718点,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反弹到6 346点,都已经距离2007年的最高点仅一步之遥,而A股仅仅到达2 366点,与欧美指数形成天壤之别。泡沫的破灭给投资者造成了沉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