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趣天真的汉代砖文
2025年09月26日
第四节 稚趣天真的汉代砖文
砖的制造,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早在夏朝,人们就“冶土为砖,四周于棺”了。砖主要由黏土制坯后入窑烧制而成,可用来砌墙、铺地、贴壁,是古代建造房屋、城墙、道路、陵墓的主要材料,一般有方形和长条形两种。古砖往往刻有年代、图案、吉祥语等纹饰,有着深厚的人文“资讯”,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早在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就有用古砖做砚的嗜好,到明清时期,古砖收藏更是备受文人墨客青睐。
砖文,简单而言就是写、刻或模印在砖上的文字。浙东一带,自汉代以来就有在墓砖上模印砖文的习俗。宁波的城墙始建于唐,在建造和维修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通常会把山间废弃古墓中的古砖作为建筑材料或填充物重复利用。这些古墓砖大多呈条形,一般都有具体的纪年。从目前宁波地区出土的古砖来看,砖文最早始自汉代(多见于东汉时期,西汉时期少见),六朝时期的数量较多。砖文模印在砖的侧面和端面,真、隶、篆诸体皆有,几乎都作阳文。砖文内容多为吉语和纪年两类。
纪年砖主要用于记载墓砖制造的时间或墓主人死亡、埋葬的时间等信息,在砖室墓葬中广泛存在。砖文的位置主要集中于砖的端面和侧面(图八)。
图八 侧面印有砖文的纪年砖
吉语砖主要用于传递吉祥如意、平安康乐、延年益寿等美好祝愿(图九),如“长乐未央、子孙益昌、千秋万岁”砖,“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砖,“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砖,“大吉祥”砖,“宜子孙”砖,“富贵昌”砖云云。
图九 晋砖拓片,永和四年八月十日任氏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