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由篆入草

三、由篆入草

朱复戡的草书,大气磅礴,驰骋有度,既有雍容古雅的书卷气,又有浑厚古朴的金石气,既有逸少的沉着雄健,又有子敬的潇洒奔放。他曾言:“较羲之、献之,我多活了几十年,应该比他们写得好。”由此可见他的自信与雄心。

《朱复戡墨迹遗存·行草手札卷》与《朱复戡墨迹遗存·行草诗词卷》收录其信札100件、诗词手稿126件,其中既有规矩谨严之作,亦有随意率性之作,可一睹其草书风貌。《致戴季陶书》,沉稳雄健,潇洒奔放,气势凌厉。《致冷翁(马公愚)书》,信笔而书,收放自如,富于变化。《毛主席词轴》(图一三五),点画灵动,神采飞扬,笔精墨妙。此外,《白头吟》《南海康师迁葬感赋二律》《五律·别南屋》《老友刘大师(海粟)属书上严老八秋大寿》《螃蟹》等,亦是精品力作。

刘海粟1976年复函朱复戡时称:“余爱君狂草,夭矫苍劲,不可端倪。祝枝山、傅青主弗足道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