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砖文兴盛的原因

一、汉代砖文兴盛的原因

自汉武帝后,砖文日渐兴盛,不仅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渐趋多样,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代灭亡的教训,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经济上采取“与民休息”,国力日渐昌盛。同时,统治者大都比较节俭。文景二帝时,“自奉之俭约。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无所增益”[1]。汉武帝即位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然而,至东汉安帝、桓帝、献帝时期,下诏推行“举孝廉”制度,“以孝治天下”导致社会“厚葬为德,薄终为鄙”之风日盛。如此一来,间接地刺激了砖文的发展。东汉后期,皇帝昏庸无道,外戚宦官专权,竞相建造庄园豪宅,地主、士大夫亦跟风模仿,进一步促进了砖文的发展。此时,无论宫廷府寺的墙壁上,还是官僚、地主贵族的墓室中,皆有大量装饰性的画像石、画像砖。总而言之,以“儒”治国的社会理念、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厚葬为德的社会观念,以及以“孝”选官的社会制度,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汉代砖文的产生与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