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雪凌霜”张孝祥

一、“架雪凌霜”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原籍和州乌江县(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出生于明州鄞县桃源乡(今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历任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舍人、建康留守、知静江军、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荆南知府、荆湖北路安抚使等职。

张孝祥才华横溢,年少得志,其状元策、诗、字,人称“三绝”。他的书法不落窠臼,血脉连贯,气象洒脱,深厚的书法功力还为其参加殿试助了一臂之力。南宋叶绍翁《张于湖》一文中有载:

高宗酷嗜翰墨,于湖张氏孝祥廷对之顷,宿酲犹未解,濡毫答圣问,立就万言,未尝加点。上讶一卷纸高轴大,试取阅之。读其卷首,大加称奖。而又字画遒劲,卓然颜鲁。上疑其为谪仙,亲擢首选。胪唱赋诗上尤隽永。张正谢毕,遂谒秦桧。桧语之云:“上不惟喜状元策,又且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又扣以诗何所本?字何所法?张正色以对:“本杜诗,法颜字。”桧笑曰:“天下好事,君家都占尽!”盖嫉之也。

《鄞县通志》亦记载:

高宗议埙策皆秦桧语,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尤工翰墨,其作字多得古人用笔意,尝亲书奏劄,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图三十三 张孝伯,《辇下帖》,上海博物馆藏

据上述文献所记,张孝祥书法点画遒劲,卓然有颜鲁之风,得高宗亲擢为状元,从此以书名震天下。从其传世作品来看,张孝祥学颜书但不拘泥呆板,而是有所选择地从颜书中汲取养分,既有《麻姑仙坛记》的稚拙厚重,也不乏《多宝塔碑》的清润隽永,巧妙融合,故有所成,成为四明张氏一门的荣耀。他的书法如同一股旋风风靡了张氏家族,引得张氏族人竞相学习,甚至被奉为圭臬。现有迹可循的有张孝伯(孝祥从弟)的《辇下帖》(图三十三)和《伏辱翰札帖》,以及张即之(孝伯子)的部分传世书迹。这些书作,用笔遒劲有力,结体雍容宽和,俨然可窥孝祥遗风。

北宋以降,由苏、黄、米三家倡导的“尚意”之风一直延续至南宋。影响张孝祥书法的,除颜鲁公外,还有米襄阳,如《柴沟帖》(图三十四)就是一件典型的作品。细观此作,下笔迅疾,不假思索,“尚意”之韵十足,一张一弛内虽不毕肖米书的点画,却得其“尚意”之精髓。详观张氏其他传世书迹,如《关彻帖》(图三十五),遒劲清健、沉稳凝练;如《临存帖》(图三十六),绵柔圆融、愈趋缠绵,可谓如枯松折竹,架雪凌霜,超然自放于笔墨之外。

张孝祥留下的十余种传世书迹,浑厚严谨,疏阔爽朗,一气呵成,如满天星辰,给观者以爽朗、舒展之感,又如队队飞雁,给人以清明、简淡之美。如此前途不可限量的张孝祥,还来不及达到他的艺术巅峰就早早陨落,实为张氏一门之憾事,宁波书法之憾事。

图三十四 张孝祥,《柴沟帖》,上海博物馆藏

图三十五 张孝祥,《关彻帖》(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三十六 张孝祥,《临存帖》,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