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袁 桷
袁桷(1266—1327),字伯长,鄞县人,元代史官、文学家、书法家。袁桷书法从晋、唐中来,尤得力于柳公权和米芾,遒媚劲健,顿挫分明。哈佛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明代官方刻帖《宝贤堂集古法帖》第十一卷共收录元代书家赵孟、袁桷、邓文原、柳贯、张珪、吴全节、康里子山、饶介、张雨等九人的书法作品。其中,袁桷位居第二,紧随赵孟
之后,虽仅收录一则书迹,却足见其在元代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刻帖所收录的袁桷书迹是其为天庆寺雅集中《巨然山水》这幅画所作的题跋。纵观全帖,具有天真古朴之态,字字法度精严,又不缺潇洒之致。在看似平实的用笔中蕴含古拙之气,在看似中正的结体中重心微妙灵动,在看似平淡的章法上大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流露出晋唐韵味,可见其功力之深厚。
袁桷作为元代前期书家,其书并不局限于这一种模式。如其另一代表作《雅潭帖》(图四十八),为应酬信札,故信笔书写,无拘无束。牵丝连绵处,细筋入骨,轻重粗细分明,笔画起止时,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得米书“笔笔压纸、笔笔离纸”的沉着痛快。有的字颇具欹侧奇险之势,但由于字的重心安排巧妙,点画间的争让适宜,体现以险求夷的艺术表现力,并无轻肆燥露之弊。这是学古不泥古而又有独创精神的体现。又如行书《一庵首座诗帖》,用笔主要得益于隋、唐写经,结体又深谙晋、宋书家之风致,法度森严又具潇洒不俗之态。
图四十八 袁桷,《雅潭帖》,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前期,一批以赵孟为中心的书家提倡以魏晋书风为标格,形成了复古思潮。袁桷作为与赵孟
同时代的书家,对时人竞趋“二王”书风的风尚持不同看法,这是极为难得的。在元代复古大旗的笼罩下,直接取法宋人并将米芾学得如此纯熟的书家已不多见,袁桷可谓其中佼佼者。其存世墨迹还有《跋黄庭坚松风阁诗》《跋王庭筠幽竹枯槎图》《跋定武兰亭帖(柯九思真本)》等。
通过对袁桷及其书法的研究,可以窥探同时期与赵孟不同书风的发展态势,袁桷的书法实践对元末杨维桢、张雨等改革派书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对于全面了解元代书法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